黄老学是以道家哲学为基础,整合百家之学而产生的一个学术流派,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有一套完整的思辩哲学体系,其本体论、宇宙生成论、辩证法、认识论具有形上思维的特点。黄老学“天地人相参”的系统思维模式,“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思维方式,具有鲜明的?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高的“前四史”之一。全书一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三国志》名:为志其实无志。魏志有本纪,列传,蜀,吴二志只有列传,陈寿是晋朝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三国志》为曹操、曹丕、曹叡
沉魄浮魂不可招,遗编一读想风标。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 ——王安石 《孟子》一书,成于战国,位列诸子,曾经是每个识字中国人的必读书,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本书从训诂、修辞和义理三个角度逐节解读《孟子》全本,探寻其雄阔简劲的文章笔法,感受其博而能约的历史眼光,体贴其明德新民的微言大义,从而认识古典和当
本书通过对出土文献的研究,指出“道”“太一”“恒”这些词语所指的都是道家语境下的宇宙创造者。竹简、帛书中记载的道家宇宙观孕育于中国古代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上天信仰。通过对比东西方的神灵观与自然观,作者试图揭晓中华文明的特质,同时探索科学文明诞生于
本书就主题来说,旨在系统地描述作为个人的精神理想的“无为”或“轻松自如”,在战国时期中国人的思想里所起的作用,再现无为充当道家和儒家共同理想的过程,同时揭示其固有的概念矛盾,因为这种矛盾推动了战国时期思想的演进。就方法论而言,本书希望用当代概念隐喻理论来研究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这种想法未必成熟。本书专门研究战国时期的中国
本书由潜心研习国学近二十年,博采古今易学研究之精华,精研《易经》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胡玉成先生编著而成。在全面学习了当代易学名家著述的基础上,作者结合历代易学研究的精华,以及自身的人生和社会经验,形成了自成体系的解易思路,专注于《易经》经传本身所传达的原始涵义,以传解经,师古而不盲从。对于解读中的疑点和难点,胡先生进行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以150个问答的新颖形式,详细介绍了《周易》的基本知识和现实致用。上编“周易基础”概述了《周易》的作者、问世时代、构成与卦序、象数与义理、占筮法度、解卦依凭等;下编“周易致用”涉及《周易》在历史文化、天文历算、风水建筑、中医养生、修身治国、书画艺术、诗词乐舞以及现代科技等诸多领域的应用。全书提纲挈领
《道德经》(又作《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流传两千多年的《道德经》是跨时代作品享誉国际的道家文化学者,在不同的时代,被解释出不
本书将春秋战国时期的纵横家鬼谷子的口才、谈判等智慧进行解读与分析,并结合现代社会中日常交际、商业洽谈、营销推广、公关沟通、管理用人等领域的特点,将古代的智慧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以达到了古为今用的目的。
本书将帛书甲本、乙本、郭店楚简本和通行本全部分章节列出,读者自己可以做最直观的比较。作者希望为广大读者还原《老子》真实的面目。让《道德经》成为人人都能读懂的国学经典。全书共八十一章,九大主题,体系清晰,文笔通俗,读者可以很快地掌握老子的主体思想,对国内老子的研究有一定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