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着眼于林风眠对整个中国艺术的贡献,对近现代中国艺术的发展和走势所起到的承上启下的引领者之地位,以及创造时代艺术的精神等几个方面。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以图文混排的形式,力求全方位呈现其各个创作时期的思考方向和绘画特点,具体包括自序、回忆与怀念、东西艺术之前途、一九三五年的世界艺术、中国绘画新论、印象派的绘画、艺术家应
本书是一本中西方美术名作欣赏及教育类图书,力求向读者普及美术知识,使读者了解美术史,提高审美素养。全书共分两个部分:中国美术名作篇和西方美术名作篇。以时间为线索,梳理了中国从魏晋到现代,西方从文艺复兴时期到十九世纪的名作,共三百多幅作品。每幅均配有详细的讲解,解读该画作的创作背景、作者信息、作品特点等,一目了然,为读者
本书内容包括古画鉴赏两原则——用古人的眼光看画,用古人的心性感觉画意、蕴含在古画中的先人拳拳之心——基于大自然阴阳五行学说的宇宙观、人生观、从古画看朝鲜王朝的历史和文化——美好真诚的朝鲜之心等。
《欧美观画记》是刘九洲先生的书画理论新作。作为《宋画全集》《元画全集》副主编、浙江大学客座副研究员,他访问了欧美一十余家博物馆,其中包括一些大学博物馆,为浙江大学出版社“中国历代绘画大系”,进行前后历时十年的全面调查、研究欧美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古代书画进行的工作。期间,他根据工作笔记和目识心记,完成了一系列鉴赏性的文章,
《动物与人:从史前至今二者在西方艺术中的关系》 从日益复杂的人类社会,回归单纯。艺术史大师肯尼斯·克拉克反思之作,聚焦西方艺术研究中鲜少关注的动物议题,揭示动物带给人类何种启示。解读西方艺术作品中的动物与人的关系,揭示背后的艺术传统与社会因素。无论是和谐相处、崇拜和恐惧,还是狩猎和杀戮时的残忍......
《诸乐三文献集/中国美术学院学脉文丛》选取了诸乐三教授较为重要的论文、文章,具有代表性的绘画创作,以及同时代艺术家、艺术批评家等对他及其作品的评价,汇编成文献集,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诸乐三教授一生的艺术成就。诸乐三(1902年2月14日-1984年1月29日),原名文萱,字乐三,号希斋,别署南屿山人,浙江安吉鹤溪村人
本书从“东方绘画”的概念、地位和特征入手,对代表东方绘画的三大画体——中国的文人画、日本的浮世绘和印度的细密画,在表现主题、创作手法与传统、历史发展均作出概要而精炼的介绍,重点阐述了三大画体的审美特征与美学传统,比较了三大画体的异与同,得出中国绘画最能代表东方绘画审美特性这一结论。
关于伦勃朗的艺术史读物。作为文艺复兴后期卓越的代表人物,伦勃朗(RembrandtHarmenszoonvanRijn,16061669)不仅吸引了同时代的艺术家,也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伦勃朗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一书对伦勃朗的作品和艺术道路进行了解剖麻雀式的解读,呈现了伦勃朗明暗法之下更丰富的情绪。通过分析伦勃朗有名
约翰·辛格·萨金特(JohnSingerSagent,18561925),出生于意大利的美国画家,杰出的肖像画和水彩画大师。他的肖像作品高雅华丽,受到世界各国艺术家及艺术爱好者的赞誉。萨金特的绘画方式被普遍运用在写实绘画领域,本书就是解析他创作绘画方式的研究读本。本书对ALLAPRIMA(一
本书内容原作为《汉魏六朝画论十讲》和《六朝画论笺注》分别出版,在形式与内容上造成了诸多遗憾。今得以合璧出版,使得体例更加完整,脉络更加清晰,弥补了此前的遗憾。韦宾教授从文献的角度对汉魏六朝的画史、画论作了梳理,并充分重视传统注疏方法在学术上的价值,对现存这一时期的画学文献进行了迄今为止很完整的整理,也纠正以往校注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