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学刊》2019年第二期(总第14辑),刊载《(老子)第四十一章中的真理认识观探析》《净慧长老对(老子)的吸收和运用》《从(老子注)分析王弼的儒道会通思想》《女丹溯源——兼论清代女丹修炼法门的兴起》《台南地区灵宝道派的朝参给牒科仪》《唐代城隍信仰的时空分布及相关问题辨析》《论道教题材影视作品对道教的阐扬》《(周易参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王弼易学研究:以体用论为中心》从体用论和解释学相结合的角度,对王弼《周易注》中的一系列重要基源范畴进行了深人研究。这些范畴包括体用、时位、中正、古凶,寂感等,并以体用为核心,贯彻成了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王弼易学体用论在自然感应、社会时位、道德理想、圣人境界等方面得以多层次地展开,形成了一种涵盖范围巨大的社会行为理论。
《道德经》是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历代学者都将研读《道德经》作为必修功课。《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多为韵文,分为“道经”与“德经”两大部分。《道德经》五千言,篇幅不长而论述精辟,其中含义深远,思想广博。其内容从多方面论述宇宙的本体、万物之源、自然规律等等,并将其意义融入到现实自然、社会、国家、民生等众多方面。大致分为:论道
《日本近代<论语>学史论》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日本近代<论语>学史论》以狩野直喜、武内义雄、吉川幸次郎、贝塚茂树以及宫崎市定五位日本近代汉学家关于《论语》的论著作为基本文献材料,逐一对五位硕学《论语》学相关论著进行研究,分析其间的相互关系,进而构筑日本近代《论语》学的学问系谱,并从《论语》学这一侧面,详细论
自汉魏至近代以来,关于《易经》的相关著作就有数百种之多,《日讲易经解义》即是其中之一。古代帝王的学习方式主要有经筵和日讲两种形式,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经筵成为制度化,并为清所承袭。但清朝经筵一年仅有春秋两次,平时主要以日讲的方式为主,《日讲易经解义》便是康熙皇帝御制的日讲系列教材之一。《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法家韩非的集大成之杰作。这部书重点宣扬了韩非的fa、shu、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zuigao峰。韩非的文锋犀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这部著作现存五十五篇,本书收录了其中的一些篇目,用今人的视角对其进行精准的翻译和解读,可读性强。《韩非子》对于读者了解中国的社会政治
列子是与老庄并列的道家代表人物,被王蒙誉为“道家的精彩的段子手,具有民间风趣的故事大匠,中华奇思锦绣的编织人”。《列子》中包含寓言故事百余篇,意境与智慧远超西方寓言故事,被古人誉为常胜之道。本书是王蒙先生重磅新作,对列子及其著作《列子》进行了精彩绝伦、睿智深刻的讲述与评析,力求将其精华元素与启迪内涵尽可能展现给读者。本
这是孔维勤博士送给孩子的礼物。孔维勤博士,系孔子第78代孙、台湾孔子学院院长,这是一本真正给孩子们读的《论语》。《论语》是孔子思想的集大成者,小学语文课本一年级就有。相比国内《论语》的注释本,《给孩子的论语》是对论语的精髓讲读,孔维勤博士用生活化的语言阐释了《论语》对成长中的孩子的教育意义,能让孩子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
战国时期战乱频发、社会动荡,时人对生命的思考日益增多,贯穿《庄子》元典的思想主题就是关于生命问题的探讨。本书在前人先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地阐释了《庄子》关于生命的哲学思想,并对其做了合理的评论。这一努力旨在盘活其思想,即俾其思想本身富有生机、开显价值,以便于今人领会和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