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分上、中、下三编,共七章。蕅益大师、弘一大师皆发愿“誓作地藏真子”,为九华山地藏道场的不断巩固和发展,以及为地藏精神的当代弘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佛教中国化与当代寺院建设》是《觉群人间佛教丛书》系列丛书之一,是2022年12月在上海玉佛禅寺召开的同名学术研讨会的会议论文集。论文集以“佛教中国化与当代寺院建设”为主题,涉及佛教中国化的理论演进、佛教中国化与人间佛教、学修体系与寺院制度建设、佛教中国化与社会发展、立足经典阐发正见、佛教中国化的实践路径六个方面。这些
禅宗是中国化最全面的大乘佛教宗派,也是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影响最深远的大乘佛教宗派,将它放在中国古典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加以分析、定位与评价,是学术界应当致力的重要方向,《禅宗中国化的历程》正是试图于此有所思考与贡献的论文集。论文集分为“佛禅中国化历程”“禅宗祖师研究”“禅宗五家宗风”“禅宗流播”四个专题,分别探讨了佛教中国
本书是关于佛教文化的研究论文集汇编,按照论文内容分为佛教历史研究、佛教思想研究、佛教文化研究、名家访谈四个板块,对传统佛教文化的诸多方面进行了论述。
本书由任继愈先生倡议并担任主编,是继1997年中华书局出齐《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之后的又一重大编築工程,从《嘉兴藏》、《己续藏》、《频伽藏》、《大正藏》、《普慧藏》等各版大藏经及敦煌文献、房山石经中,挑选《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未收之重要佛教典籍,网罗遗珍,点校流通。《续编》规模宏大,收书约两千余种,八千余卷,分
《明丁南羽泥金佛像长卷》的书画手卷长达13.5米,为近日费新我艺术馆在整理封存近四十余年的公有物资时所发现。该手卷题签由晚清著名学者、文博鉴赏家、湖北学政、画家陆俨少的老师王同愈所题“明丁南羽泥金佛像长卷”。卷首则有晚清民国书画大师吴昌硕的《正法眼藏》四个篆书大字。随后是长达6米的明代著名画家丁云鹏所绘的《泥金佛像图》
本书以宋与明清习见的十八部禅录不同版本之异文为对象,从词汇、文字、文献类型等角度进行研究,涉及禅录词语在不同时代语料中的书写形式探究、对禅录文献用字辨考、对禅录词语的考释等,在探讨禅录词语书写形式源流演变、考释古籍文献用字规律上用功颇深,并结合明清戏曲小说等同时代文献,进行禅录词语释义和禅录词语义项考释。本书对宋代与明
本书集结了这次论坛的研究成果。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地藏菩萨应化的道场。地藏菩萨的大愿和大孝精神,对中国佛教乃至中国社会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中国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为庆祝这一举国盛事,彰显安徽省佛教界爱党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
本书内容讲述:佛教英语交流基地用一种新的更通俗的翻译风格制作这本新译《坛经》。基地成立之初,便定《坛经》为首要译介的对象。基地绍介禅宗的良苦用心可见一般。从缪勒准备《东方圣典》算起,西文佛经翻译已经有百年历史,《坛经》的西文译本也已有数十种之多。随着时间的变化,学界对坛经的认识以及语言自身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佛经英
本书分为普陀山佛教的中国化研究、观音的中国化研究、居士佛教研究、佛教中国化研究、居士佛教研究、佛教文献学研究、其他研究等专题,共收入二十二篇文章,反映了学术界近期的动态成果。本辑收入的论文,包括《佛教中国化的普陀山模式研究》《观音道场的印度渊源及其中国化抉择》《宋元明清时期民众观音信仰的社会根源》《汉传佛寺布局的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