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藏族题材汉语小说研究》是西藏民族大学赵丽教授的作品。作者运用民族文化理论,从作家的身份视角契入,采用文学史研究和平行比较研究的方法,在具体的论述中,运用文化地理学、精神分析学说、文化身份认同理论、叙述视角理论等方法,把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相结合,理论和个案互证,力求在作家文本个案的阐释上有新意和深度
点将录之作昉自明末阉党王绍徽的《东林点将录》,仿《水浒传》一百零八将天罡地煞之例分列当时反对阉党的官吏,目的在于谄媚魏忠贤。自嘉庆年间著名诗人舒位《乾嘉诗坛点将录》出,二百年来点将录之作蔚为大观。有学者认为其已成为一种富于民族特色的文学批评形式。 金庸武侠小说塑造了数以千计的人物形象,给人深刻印象的不下数百人。本书以点
首师大文学院教授侯会,将30多年的研究心得、一线教学经验、给孩子写书的初心融为一炉,著成给青少年的古典文学名著(以下简称名著)读本。除了四大名著,更是将考试常客《儒林外史》列入,并为五大名著;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助力中小学生真正读完、读懂、读透五大名著,帮家长把语文老师的老师请回家。 独创三重读法,用导读、速读、精读帮孩
本书以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展现莫言的戏剧阅读与观摩经历,结合具体文本深入剖析戏剧性在莫言小说中的呈现方式,系统研究莫言的戏剧创作。全面探究莫言小说创作与戏剧艺术的深刻关系、戏剧性在小说叙事内容与形式上的表达、莫言戏剧创作特色与美学风格。聚焦莫言戏剧创作技巧和语言特色,进而探讨莫言的戏剧观,探寻莫言从小说家到剧作家身份转换
诗分唐宋、各有千秋,边塞诗歌并非只有一种面目。北宋边塞诗词产生于特定的时代条件下,在国家边防、民族关系、文化建设、士人需求、理想架构等多领域机制的共同作用下,总体上呈现出别样的风貌。本书着眼于这种不同于盛唐边塞诗词的文学现象展开研究,既着重通过考察作家代群、作品内容来勾勒北宋边塞诗词的发展轨迹,又重点对范仲淹、梅尧臣、
清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集大成时期,也是千年词史的中兴时期。本书是第一部从观念史角度考察清代词学的专著,以“观念”作为全书核心,梳理清代重要词学观念的来龙去脉,考察其形成过程和发展趋向,由小及大、见微知著,揭示其或显或隐的意义价值;并从学术、政治等层面入手,在历史语境和文化语境下探寻影响词学观念嬗变的因素。本书是作者在清
本书由中国小说学会根据2023年度好小说榜单编写。内容含5篇总序言;小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含内容和评论各10篇;长篇小说含5篇小说评论、故事梗概;网络小说含10篇评论及梗概。 通过本书,读者可以大致了解2023年中国各类篇幅小说的发展情况、特点以及优秀作品。同时,本书也非常有收藏价值。 中国小说学会,是我国文学界的
《一生筑一梦:红楼人物集》以当代人的视角,从《红楼梦》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入手,精心发掘书中容易被忽视的细节,用独具一格的方式解读红楼人物。小书融独特的视角、丰富的内容、优美的文字、雅致的插图、精美的设计于一体,图文并茂,娓娓道来,拨开《红楼梦》百科全书式描写的迷雾,阐释书中人物的性格特质、思想情感、言行举止和人生境遇
本书包括六个部分。绪论部分对目前学界之笔记小说笔记等重要概念进行了清理,正文四章则分别对清代笔记小说之类别与著述特征、清代笔记小说之分期与变迁、清代笔记小说之体派及其特征、清代笔记小说批评之形式与内涵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余论部分则对晚清及民国时期的笔记小说研究进行了展望。全书以鲜明的类别意识与时间观念,对清代的文言
本书是蒋绍愚教授在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开设唐诗语言研究课讲义的基础上写成的。唐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它虽然是一千多年前的创作,但直至今日,它还给我们艺术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陶冶。可以说,要了解中国的文化,要了解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情操,都不能不读唐诗。本书分别从格律、词汇、句法和修辞四个方面对唐诗的语言进行了全面探讨,主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