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黄帝内经》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病因学说”“养生学说”“药物治疗学说”“经络治疗学说”等,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医学模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一部医学著作。此版《黄帝内经》是收入唐代王冰的《素问》和南宋史崧《灵枢》
《金匮要略》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该书在理论上和临床实践中均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今医家对此书都推崇备至,赞誉其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为了辅助《金匮要略》学习,夯实中医经典基础,促进国考复习备战,本书将《金匮要略》篇章病证以
本书深入地挖掘了古籍《伤寒论》,从其辨证体系、方证体系和用药法度着手,旨在把书中的神奇医术变成我们自己临床从医中能信手拈来的东西。其次,就是在对《伤寒论》原文充分理解和掌握之基础上,对其整体的辨证体系、方证体系和用药法度进行归纳总结,进而推演出其中的精要、规律和方法用以指导临床。帮助读者弄懂人体的正常生理、病理以及疾病
本书主要研究中医针灸与穴位,在参考相关权威著述基础上,结合多年的教学、临床经验及研究总结而成。本书全面、系统介绍了穴位辨认知识,穴位常用刺激方法,常见疾病针灸治疗等。人体有十四正经362个经穴,另外还有一些经外奇穴,记忆起来有一定困难,并且穴位定位不能停留在文字描述上,必须要落实到人体上,这样在临床实践中才能认穴准确,
本书共分三章,每章分别以提出核心问题的方式,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了“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生气通天论”中的重点内容。每篇文章既包含五运六气和中医象理论的路径,又兼顾发散性,引人思考。内容充分结合临床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注重节气养生、食疗养生及个别专病的养护,呈现中医思维的辨证论治。
伤寒杂病论会通
扶阳派历经近200年的传承,探索,总结和升华,至今已形成了一套完整成熟的扶阳医学理论体系,以及用之于临床实践而皆效的理法方药。扶阳医学的学术思想可谓博大精深,其理法方药始终体现了《黄帝内经》谨守病机的思想,理论根基和辨治原则是与河洛、易、内、难以及伤寒一脉相承的。在临床实践中,扶阳医学重视阳气,强调扶阳。以火立极,扶正
自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首注《伤寒论》以来,注述者或不下千家,注述《金匮要略》者,亦数以百家计。其间虽良莠不齐,然必皆有所立者,以成仲景之德;学有所悟者,以扬仲景之言;行有所用者,以随仲景之志;施有所救者,以彰仲景之心。纵或有未备者不少,有功于仲景之书者亦多,学者当怜其苦心,而无可厚非也。全书辑《伤寒论》部分十卷、《
本书是刘伟教授系列针法班线上课程的讲课实录。特点是:跳出传统思维,依托经络腧穴,从定位、功效到思维理念,从穴位特性到配穴组合,从刺法精要到运用发挥,经典理论与临床经验完美结合,全方位解读十二经重点腧穴,构建立体临证用穴思维导图。
主要内容与特色:①康治本伤寒论只有65条条文,几乎涵盖了宋本《伤寒论》中所有重要的条文和方剂,康治本65条是原始本的伤寒论,学习康治本就是追本溯源,返璞归真,把握经方医学的精髓。先掌握这65条,再学习其他的方证,就更容易抓住要点与核心。②康治本的条文之间都井然有序,还有条文之间的逻辑,上一条是下一条的前提,下一条又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