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2017年第十届海峡两岸暨香港人文社会科学论坛论集。2017年是该论坛值得纪念的十周年,论坛由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台湾大学、台湾中央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轮流举办,本届由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和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共同承办。论集共收经参会学者精心修订的学术论文19篇,主题为儒学传统与现代社会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经典启蒙课程的学习,作为语文教育的一种有益补充,将会使广大青少年更好地亲近中华经典,更加广泛深入地领悟中华思想理念、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人文精神。本丛书由全国著名教育学者、一线名师领衔主编,根据古典典籍的难易程度与孩子们的学习认知规律分级选目,尽量
本书分:至圣孔子篇、亚圣孟子篇。内容包括:《孔子图歌》序;尼山致祷;俎豆礼容;学琴师襄;商羊知雨;退修诗书;化行中都;夹谷会齐;礼堕三都;灵公郊迎等。
《老子》为春秋时期楚国人老聃所著,道家学派代表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部主要经典之一。作者将老子章句进行分类编排,并给出所选章句大意,将《老子》书中的主要思想,如“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柔弱处上”“见素抱朴”等通俗简明地表达出来。软精装、小开本,便于携带使用。
本书分为“理论与方法”“孟学研究”“东亚儒学研究”三大部分。*部分分别论述了思想史研究方法、社会科学理论与中国传统学术之间的关系、如何从东亚出发思考、东亚思想交流史中的“脉络性转换”现象及其方法论等问题。第二部分详细论述了孟子在论证时所呈现的思维方式、孟子的义利思想及其在思想的定位、“孟子不尊周”之论争背后之政治思想等
本书是作者有关儒家伦理与美德伦理的研究,也可以说是以追寻美德为中心的中国伦理研究。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关注公德与私德问题,是美德研究在一个特定领域的讨论,通过梳理近代以来公德—私德的起伏变化,揭示出中国当代道德困境的根源和出路。下篇主要关注美德伦理,从孔子、孟子、战国早期一直到冯友兰、冯契,作者检视了儒家伦理与美
本书包括“周易知识讲座”和“易经·六十四卦正读”两部分,涵盖易与周易、易学的内容、易学与数、易学的智慧等内容,并对周易六十四卦进行了详尽的解读,作者用朱熹《周易本义》的编次方法,先做一些常识性介绍,再对卦爻一一梳理,明白晓畅,易于理解,是一本简明精炼的周易读物,是广大周易爱好者的入门良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