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别介绍了文学地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文学地理学学术史研究、文学景观研究、区域文学地理研究、文学家之地理分布;还包括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建设动态以及国际视野等内容。
朱东润先生民国间撰成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已成文学批评史领域的经典著作。不过已有的《大纲》是朱东润先生在抗战期间应教学之需的讲义,系将1933年第二稿后半部分和1937年的修订稿前半部分拼合而成的,并非其原本期望的定本。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爬搜档案史料,力图穷尽掌握朱东润先生在教学过程中有关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讲义与旧稿,
《声像、文字中的文化读解与传播》从文化学、传播学的角度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影视作品、文艺作品进行了解构与分析,通过解读,帮助人们提高对作品的分析能力、欣赏能力、批判能力,对提高创造者和接受者的社会责任感、个人品味和修养均有帮助。
论经典
《蒙树宏文集(第2卷):学鲁文存/东陆书院文丛》汇编了蒙先生几十年来鲁迅研究的有代表性的文章,分上下两编,上编为“鲁迅史实研究”,下编为“鲁迅年论丛”。文章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体现出作者严谨的学风及考订史实的功力,对鲁迅研究学者及一般读者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为“南阳作家自选集”丛书之一,体裁为文学评论集。
本书为“南阳作家自选集”丛书之一,体裁为文学评论。采取散文形式和述评笔法,结合作品,深入探讨南阳作家在现代语境下言说方式和叙事模式的变化,以语言本体论来观照当代文学现象,展现作家与文本、生存与命运、艺术追求与语言探索、民族传统与地域文化的内在联系。
《文学主题学与传统文化》分前言、四编十二个章节。前言简介了主题学若干概念范畴及其在中国文学研究中的运用。“人伦诚信编”阐发社会正义原则对文人心态的浸染,家庭婆媳夫妻关系题材特色及民俗来源,父子关系的异化在小说中的表现。“博物器物编”梳理了神秘崇拜的母题史价值,古代媚药物象的种类及来源,体中异石故事源流,明清窃印还印母题
土地改革运动是中国现代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以平分土地为中心重建乡村政治秩序,改造了传统的文化观念。土改运动在政策上的变动和现实的复杂性,带来了土改文学的丰富性。《土改文学叙事研究》力图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从历时性和共时性的角度,对于土改文学做一次较为全面的梳理,勾勒出不同历史阶段叙事模式的演进过程,探究在文学与意识形
本土文学:溯源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