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形象的塑造——公共艺术设计研究》公共空间是具有开放、公开特质的、由公众自由参与和认同的公共性空间,而公共艺术设计便是这种公共开放空间中的艺术创作及相应的环境设计。可以说,公共艺术设计是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方式,具有深厚的美学价值与艺术价值,探索公共艺术设计对优化城市形象具有良好的意义。基于此,本书即对公共艺术设计展
本书主要介绍构建地下空间数字孪生的基础和前沿等核心技术,以及相应平台的开发技术流程,并探讨其在地下空间中的具体应用。全书共分5章(暂定),分别为:第一章地下空间数字孪生平台核心技术;第二章数字孪生平台开发;第三章双洞密贴顶管车站顶进智能控制平台;第四章复杂地质隧道施工状态智能评估平台;第五章地下空间灾害智慧运维平台(水
一、注册城乡规划师考试介绍1999年,依据人事部、建设部发布的《关于印发(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及(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认定办法〉的通知》(人发〔1999〕39号),国家开始实施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制度。2000年2月,人事部、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印发(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人发〔2
本书为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主要介绍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全书分知识梳理和真题解析两大部分。其中知识梳理包括建筑学、城市交通、城市市政公用设施、信息技术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城市经济学、城市地理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8个章节,共计201个知识点。基于对考试大纲的解析以及考试要点、难点的归纳总结,
一、注册城乡规划师考试介绍 1999年,依据人事部、建设部发布的《关于印发(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及(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认定办法〉的通知》(人发〔1999〕39号),国家开始实施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制度。 2000年2月,人事部、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印发(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人发
海绵城市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如今已经成为我国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案例集》一书汇聚了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的卓越实践成果。通过多座具有代表性的示范城市丰富多样的案例展示,深入剖析了在不同地域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城
本书的研究内容以产业园区的外部空间形态为核心内容,基于产业的分布有很强的政策性、地域性的特点,甚至收到全球化的很大影响。本书研究的正体架构以中外比较研究为基点,从城市宏观视角作为起点,逐层级细化,最终落实到建筑单体的设计。研究希望对于产业园区的空间建设有个思维脉络上的梳理,从因到果,从宏观到微观,从大到小,从生产到人文
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是空间规划实践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书借鉴合约理论与合约分析方法,基于中观视角,提炼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合约属性,并构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的合约分析框架。
为什么有些城市的公共空间很人性化,运转良好,有些却不然?这本书是关于城市空间的,所得出的结论,也都是通过直接观察获得的。1970年,威廉H.怀特建立了一个叫做街头生活项目的研究小组,观察城市的公共空间。观察是从纽约市的公园、游戏场地和街区里那些非正式的休闲娱乐场所开始的。观察的时间长度是10年。究竟是什么让城市里的公共
本书是一部专论上海城市更新实践的学术专著。在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引领下,本书立足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弘扬城市精神品格,推动城市更新,提升城市能级,通过现状调研、文献研究、体系分类研究和案例研究的方法,对上海城市更新进行了全面的内涵和策略研究,初步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上海城市更新类型体系,形成六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