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巴塔耶的欲望说观照生态批评,揭示生态批评不仅是人与自然的冲突,也是人与自我的冲突。“欲望说”视域下生态批评研究着眼动物性欲望与自然生态的矛盾张力,探讨人性欲望与社会欲望的内在冲突,分析神秘欲望与精神生态的情感纠葛。从儒释道审美观照出发,通过儒家“生生之德”净化动物欲望,借助道家“道法自然”悬隔社会欲望,将禅宗“空
本书对明清时期的重要文学作品《水浒传》《金瓶梅》《聊斋志异》《红楼梦》的英译本中的误译现象进行分析,同时对误译成因进行研究探索,研究从误读到误译的整个认知过程,探讨译本中的文化过滤、文化误读以及译者的文化身份和历史文化语境等要素,探索如何消除无意误译、合理利用有意的文化误译本身的积极因素,从而将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大量丰富
本书是一部以论述中西儿童文学理论的交互影响为主旨的论著。全书研究的时间维度自20世纪初直至21世纪,理论范畴涉及文化人类学、儿童本位论、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等。作者在梳理中国儿童文学理论中的一些主要范式的基础上,重点聚焦于对佩里·诺德曼理论的探讨。佩里·诺德曼是当代加拿大著名的儿童文学理论
本书对“文化研究”思潮在中国的传播扩展历程和本土化实践进程进行了比较翔实而细致的历史梳理和理论辨析。从思潮引介、概念正式引入、译介状况和本土“文化研究”主要议题和成果逐渐展现等诸多方面,呈现了“文化研究”在中国“理论旅行”和“在地化”实践的历史复杂性和阶段性。本书对中国“文化研究”当前面临的诸多困境和难题进行了富有针对
2024年第1期《中外文论》“理事专访栏目”邀请文艺理论学界资深学者季水河、陶水平进行专访,为青年学者传道受业解惑。本期策划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专栏”重点对毛泽东文艺批评标准体系、新中国意识形态批评范式、典型人物的范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专题:新媒介文艺理论”对文艺理论学界新问题、新现象进行探讨,内容包括B站原创、A
本书重点探讨了20世纪70年代起在西方兴起、随后引起争议热潮的“恰当自然审美”理论以及该理论背后蕴含的生态意蕴。全书共分九章:第一章探讨肯德尔·沃尔顿的“恰当艺术审美”思想,它是西方“恰当自然审美”理论的起源和基础;第二至七章分别探讨以艾伦·卡尔松、齐藤百合子、艾米莉·布蕾迪、诺埃尔·卡罗尔、马尔科姆·巴德、尼克·赞格
在AI写作工具层出不穷的今天,我们已逐渐习惯将文本交由机器生成。但机器写作真的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技术奇袭吗? 在这部幽默且洞见迭出的著作中,作者引领我们回望一段被遗忘的历史:从中世纪阿拉伯人用轮盘式图表生成神秘预言,到19世纪埃达·洛夫莱斯设想让机器操作符号;从好莱坞剧作家借助生成器批量预制情节,到依赖概率
文学经典是动画电影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和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本,反之,动画改编又是文学经典通过跨媒介传播获得精神价值和资本内涵的重要途径。本书力图宏观构建文学经典动画改编研究的理论框架,从动画电影改编的影响因素、语言转码与叙事结构、双重作者、伦理过滤、跨文化变异、文化资本、动画产业等角度入手展开研究,旨在拓展改编学和动画研究
"《文学欣赏》作为普通高校美育通识课程的配套教材,力求做到学术性与实践性、知识引领与思想启迪、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本书有助于学生提升文学修养、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实现学生全面均衡发展,助力国家培养优秀人才。本书先做概述,从文学欣赏的价值追求、活动过程、基本方法三方面立论;然后按照文学体裁,从诗歌、散文、小说、
"《微电影剧本创作》为传媒类相关专业的实践课程教材,内容涵盖微电影编剧从项目谈判立项、采风文献、确立主题、设定人物、结构大纲、完成剧本直至修改提高的全过程,旨在帮助传媒类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掌握微电影创作的全栈流程。本书共分七章,第一章为微电影剧本创作准备;第二章到第四章探讨了微电影主题、人物、大纲的写作;第五章和第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