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践形,字中一,近代著名学人,经史子集无不涉猎,尤精于医道,晚年任上海市中医文献馆特约馆员。著有《指道真诠》一书,是他在医药养生学方面的代表作。书中以丹经内容为主,密切联系中医学术,参考和阐发丹经中的有关理论,并设专章阐述了医史和中医理论中的疑难和渗误,繁征博引,义例谨严,不偏一家言。著作集收录杨践行著作近十种,包括《
本书第一次全面搜集了目前所能见到的黎元洪所有著述,包括黎元洪的讲话、演说,以及以黎元洪名义发表的文告、通电、命令、批示、信函等,采用繁体字出版,并对其进行校勘、整理。
本书为“全球汉籍合璧工程”成果之一。该工程旨在调研境外所藏中华古文献的情况,将大陆缺藏的品种和版本进行编目、影印出版、整理及进行综合性研究,从而完善中华古文献的存藏体系,过中华文化建设和国际文化交流提供文献支持,为世界汉学界和汉学家提供完备的研究资料。该工程珍本编为影印工程,分批出版。本辑是日本藏中国珍稀文献之第二辑,
导读人说《容斋随笔》是作者洪迈的读书笔记。其所以称为随笔,原是作者“谦言随笔录之”的意思。全书撰写前后持续了四十余年,可称其代表之作,也是至今为止众人瞩目、评价极高的一部大书。导读人通过阅读《容斋随笔》认为作者虽无意为诗人骚客,但绝对是一位诗词修养深厚的鉴赏家、诗评家,且往往目光超拔、品味卓然。是一部魅力无穷、旷古不衰
“大学城新论·名家讲座”作为深圳大学城管理办公室创设的高端学术文化传播平台,承担了将深圳大学城内的前沿学术文化向城市辐射的职能。多年以来,众多的学术名家做客“大学城新论·名家讲座”,数万名读者在此了解到当代各学科领域的新思想和新前沿,在交流碰撞中不断擦出新的思想火花。本辑为《深圳·大学城新论·名家讲座》系列的第六辑,本
清代學者中不乏博學的大家,但是像陳澧這樣在多個層面都做出第一流成績的,恐怕也不多見。梁啓超、錢穆在各自的《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都對其作出高度評價。中山大學教授黄國聲主編的《陳澧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初版於2008年,參與整理者包括當代著名語言學家麥耘、著名詩人學者陳永正等,至今仍是最全面也最精善的陳澧著述集。初版至今
和刻本亦名和板,扼要概括之即日本刊本。和刻本宋人文集共有53人所著115种191版。本书遴选南北两宋4种和刻本,在广泛征引书目、详细梳理史料的同时,尤其充分利用当今难得之便利条件,广泛收集中国内地、中国台湾以及日本等地图书馆数十种全本、原版珍稀善本电子版。着重运用文献学方法,弥补前人研究之缺失,深入文本,逐卷、逐篇、逐
陶模(1835—1902),浙江秀水(今嘉兴)人。清同治七年(1868)进士。历任甘肃文县、皋兰县知县,秦州知州,署甘肃按察使,直隶按察使,陕西布政使,护理陕西巡抚,新疆巡抚,署陕甘总督,两广总督。卒后,赠太子少保,谥勤肃。自知县至总督,三十余年间,整机卓著,尤以治理西北边疆为最。著作有《陶勤肃公奏议》十二卷,《养树山
《激书译注》是对明末清初文学家贺贻孙政论专著《激书》的全注全译,《激书》共有41篇独立题材的文言原文,每篇一个主题,集治国理政、治兵治学、经商理财、格物用人、教化育人、养生避祸、安贫乐道、修身齐家等哲理于一书,系统介绍了他改革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论述,饱含了他匡时救世的爱国思想。《激书译注》凝聚了作者近20年的研究心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中国南宋理学家,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大同集》收录了朱熹在同安时作的文章和他对当地情况的著述,其不仅是一部有地方史料考证价值的文献,还是朱熹在理学上进行初始探究和实践的记录。作者将《大同集》进行现代汉语翻译,译著成《紫阳辉耀铜鱼城——白话朱熹〈大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