谶纬是两汉显学,被奉为“内学”“秘经”,可以左右汉代政治。郑玄是东汉“通儒”“经神”,不仅是两汉经学之集大成者,而且可称为汉代谶纬学之中流砥柱。研究郑玄谶纬学天论体系思想,对于厘清谶纬的本原价值,重新书写郑玄经学的经史理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梳理了郑玄谶纬学的诸多概念,并从最核心的天论体系构建出发,深化了谶纬的天象征
本书分为扬子著述研究、扬子思想研究、扬子文化研究、扬子生平研究以及附录共五部分。主要文章有《扬雄的“蚕丛”说与古蜀蚕丝考古拟和》《徐复观对扬雄其人及思想的解释》《论扬雄对正统儒学的坚持与维护》《扬雄的学生观》等。
本书《潜夫论》原文据各种善本及古籍引文与异文进行勘定。其校记将现存最重要的七种版本之文字异同全部呈现于读者面前。其集注广采前贤之说(除了全部录入湖海楼本之汪氏笺,还录入了汪继培、王绍兰等稿本之校笺),同时又以经史诸子会考的方法进一步考释原文中的疑难之处,对《潜夫论》作了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的注释,力求辨明书中所记史事之原
董仲舒是中国思想史上不可回避的重要人物,作为西汉大儒、《春秋》公羊学的代表人物,他开创的以天人之道为核心的经学体系,为大一统秩序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本书围绕董仲舒的《春秋》学展开,作者基于《公羊传》及何休《春秋公羊解诂》的内在理路,推演展示董仲舒《春秋》学的诸多面向,包括董仲舒《春秋》学中的天哲学,他对《春秋》之辞
本书以浙江局刻庄鸿逵校本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为底本,辑《淮南子》俶真、览冥、精神、齐俗、道应、诠言、人间、要略诸篇。
《春秋繁露》是西汉董仲舒阐释《春秋》的著作,董氏在书中极力推崇公羊学,发挥春秋大一统之旨,阐释了阴阳五行、天人感应为核心的理论系统,为汉代的封建集权统治奠定了理论基础。本书为凌曙注解《春秋繁露》之作。凌氏认为《春秋》之义存于《公羊》,《公羊》之学传于西汉董仲舒,又以《春秋繁露》流传已久,讹误较多,故收集旧说作《春秋繁露
本书作者尝试在阴阳五行学说的视野中,重新梳理董学体系,以董仲舒《春秋》学的核心主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作为安置董学核心要素的基本逻辑框架,力图展现出董仲舒在大一统政治环境中为了实现长治久安的圣王之道所作的种种努力。
本书收选国内外研究董仲舒的知名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内容涉及儒学研究、董仲舒哲学思想研究、董仲舒春秋公羊学、董仲舒经学思想研究、阴阳五行学、哲学与宗教学、董仲舒政治思想等多方面,反映了该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最新研究成果,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力和出版价值。
本书为《董仲舒研究文库》第十四辑,收选国内外研究董仲舒的知名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内容涉及儒学研究、董仲舒哲学思想研究、董仲舒春秋公羊学、董仲舒经学思想研究、阴阳五行学、哲学与宗教学、董仲舒政治思想等多方面,反映了该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最新研究成果,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力和出版价值。
《论衡》是东汉思想家王充的唯一传世之作。《论衡》八十五篇,二十余万言,在当代被看做是一部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科学主义、战斗精神的伟大著作。本选题整理影印了历代《论衡》文献的主要版本,共54册,为进一步研究王充及其著作《论衡》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性文献资料。该选题为影印图书,所用底本均已去的出版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