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域和研究框架,这就是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和传统更新。通过这个新的研究视域和研究框架,可以清楚地阐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传统的内在联系,说明在过去百年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对中国哲学现代转型和传统更新的积极参与,已经成为了中国哲学的内容,融入了中国哲学的传统,由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新编”的第一本阶段性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吸收中国和外国哲学的精华,用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哲学话语体系建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书从唯物论、人民性、历史观等理论维度,结合中国不断发展的现实,系统而全面分析
本书分五个部分,“2019年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报告”对2019年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和概述,全面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在2018年的新发展。之后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综合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哲学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问题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四个专题,通过三十余篇相关领域知名学者的有
《勤俭村遇上哲学》这部作品,记录的是浙江衢州江山市新塘边镇勤俭村农民学哲学用哲学的日常生活,主要是全民学哲学时代的日常生活,也有现在的日常生活。本书的特点,在于它的通俗性。无论是篇章结构,还是叙事风格,我们都借鉴了文学类作品的写法。在内容方面,尽量避开那些专业术语。本书的第二个特点,在于它的微观视角。我们固然需要中国哲
本书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与中国道路的战略创新进行的一系列学术理论文章汇编,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包括中国梦、新发展理念、法治中国、民主制度的中国创造、新型政党制度以及制度哲学、战略哲学等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的哲学分析,用中国自己的学
《哲学和社会科学的联盟/哲学通识读本》主要阐述了如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研究中国问题,以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和发展。那怎样才能实现这种创新和发展呢?这促使学界回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中去寻找问题的解答,进而发现,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后,马克思实际上就没有再从事思辨的哲学建构,而是转向“真正的实证科学”,以政治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受历史本身制约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唯物史观的发展,创造性地将唯物史观运用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本身就是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结果,历史是螺旋上升的、非直线性的、进步的,中国道路的选择正是对西方线性发展史观的否定,中国的发展也经历了复杂的过程,中国自身的文化结构和文化属性,决定了中国道路的独特性。
本书首先依据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精神”,特别是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与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本体论之关系,然后着重从马克思主义的思考角度和范式来审视和反思当今的世界,特别是当今的中国。本书通过对马克思走向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三次飞跃的分析,发出了“回归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呼唤;用马克思两大发现的整体视角剖析了资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现代发展的目光批判文化传统与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立场阐释西学思想,这二者应该实现内在统一。这个统一的过程,其实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实现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大众化辩证整合的过程,当然这就内在地规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对传统文化与当代实践的一面回眸、一面前瞻的双重认同特征。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与世偕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为我们树立了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典范,而且开辟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