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作者近年来研究古今诗学和诗词鉴赏的论文与学术随笔集。书中的诗词研究涉及天津本土诗学研究领域,对天津诗学的文献整理、精神品悟等做出了一定的阐述,全书对古典诗词的一些名作及相关诗论,通过文本细读、文献梳理等途径,做出了新颖的解读,对传统诗论甚至是名家宏论中的一些为世人习见而不察的错误理论做出了详细而有力的辨正。本书角
本书收集并整理了关于壮族诗人农冠品诗歌研究的成果,涵盖文学史、论著及评论文章三个维度,并通过作家自述的形式,收录了农冠品关于诗歌与文学自我认知的 核心文章。在对农冠品诗歌的研究中,本书不仅深入研读其诗歌作品,还收集并梳理了诗人的人生经历、创作历程及相关研究成果。
本书是骆玉明教授从魏晋时代的历史背景切入,深度分析《世说新语》的著作。全书共分13章,亦为作者解读《世说新语》的13个侧面,其中包括彼时皇权与士权的关系、英雄与名士的异同、名教与自然的分疏、庄子哲学对时人的影响、药和酒的文化、清谈的风气、士人的理想人格、士族的婚姻家庭及女性的风采,等等。还原了《世说新语》及其时代政治结
《定庵诗话》是近代云南著名学者由云龙的一部重要诗学著作。本书是以云南省图书馆藏《定庵诗话》为底本,以张寅彭主编《民国诗话丛编》第三册沈蘅仲、王淑均校点《定庵诗话》为参照,进行详细校勘、注释和笺补,也是《定庵诗话》的首次系统整理和笺证。
《屈原与楚辞》是西北师范大学著名的楚辞研究专家赵逵夫撰写的一部带有普及性和总结性的楚辞研究著作。分上、中、下三编。上篇考证论述屈原的生平和思想,中篇分析屈原各个时期的创作,下篇论述屈原影响下的宋玉、唐勒、景瑳等人的创作情况。该书对屈原的生平和思想做了细致考辨,对屈原各个时期的主要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做了细致分析,提
《愿得一心人》讲述十位传奇女性如何在历史的诗笺上,展现她们在爱情、婚姻和人生中的智慧与坚韧。这些女性包括卓文君、班婕妤、鱼玄机、李清照等,她们身份不同,经历各异,但都在各自的时代中展现了非凡的才华和独立的精神。书中不仅有她们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还通过这些故事,勾勒出中国古代女性意识的觉醒历程。
自梁启超始,20世纪中国的人不断建立、翻新关于现代的知识与信念,展开对自身的想象与重构时,青春在政治与文化表述中,便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直至成为现代中国一个经久不衰的神话。在梁启超吟唱出少年中国的赞歌后,多少代中国知识分子、作家、政治家都选择青春这一符号来寄托他们对政治革命、文化改革、民族复兴和美好生活的渴望:从
《四部要籍选刊·集部》之一种。《七律指南》现仅存嘉庆十六年刻本,藏于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本次即拟出版此本。是书半页十行,行二十五字,黑口,单鱼尾,眉批精而众多。《七律指南》是一部探索七律诗体流派、沿革之选本,选辑跨度,始自盛唐杜甫,历中唐、晚唐、北宋、南宋、金、元、明初、明中期,而终于晚明,相当于是一部疏
本书是清代西域诗歌个体诗人研究的一部专著。全书以祁韵士西域诗歌为研究对象,对《濛池行稿》《西陲竹枝词》两部诗集做客观全面阐释,总结了《濛池行稿》和《西陲竹枝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力求细致展现祁韵士对西域文学的贡献。绪论界定了本书的研究时限、研究地
谈起中国诗歌,人们总会想起唐诗宋词,却时常忽略新诗。 自“五四”以来,新诗已有百年历史,它不是古代诗歌的注脚,而是中国诗歌的一个新的独立阶段。从胡适尝试白话作诗开始,这场诗歌的革命便如长江入海奔涌不息。从徐志摩的康桥柔波,到戴望舒的忧郁雨巷,从穆旦叩问生命的智性玄思,到艾青以嘶哑的喉咙歌唱土地,现代新诗所容纳的个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