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实地调研、专家咨询、问卷调查、文献研究等,梳理分析了京津冀地区水环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需求,总结了国内外在跨区域水环境管理方面的主要方法体系和实践经验,并结合京津冀地区“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形势要求,提出了“十四五”时期京津冀水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总体思路、原
本书总结了近年来重庆市气象部门针对雾、霾、酸雨、空气污染等环境气象方面的研究成果。全书共分6章,首先介绍了重庆地理气候特征,然后介绍了重庆雾、霾和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适合本地的霾天气判别标准,重点分析了重庆全市和中心城区大气污染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大气环流、局地大气边界层气象条件、降水等气象因素对空气污染的影响,简要介绍
近40年来快速城镇化和工业化,使得西溪南湿地土地面对着新的挑战和问题,这里的乡村水生态系统遭受到巨大的破坏。粗暴的、城市化的灰色基础设施和“机械化”、“现代化”工程延伸至这里。拦河筑坝、河道改造、护岸加固、硬化水渠和田间道路等等措施使得这里的水环境问题进一步恶化。本书建立在俞孔坚教授的“海绵城市”理论基础之上,进一步尝
本书为“河流生态修复技术”课程的配套实训教材,结合对水生态修复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以具体工程案例为研究对象,开展水生态系统结构分析与过程分析、明晰水生态系统功能与价值、开展水生态系统总体规划,并针对河流地貌形态、生态护岸、河道内栖息地加强结构、洄游鱼类保护以及河湖水系连通等内容进行系统阐述,并分
本书首先对生态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内涵、路径、保障体系等理论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接着概括介绍了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理论、现状及国外的做法与启示,并探讨了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建设路径。最后结合作者所在单位培育生态环境卫士的工作实际,介绍了部分实践案例。
《环境土壤学》是土壤学与环境科学交叉融合的一门新兴综合性学科。本教材系统阐述了土壤在环境中的作用及地位、环境土壤学的形成发展及研究前沿,土壤理化性质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土壤中碳、氮、磷等元素循环与环境效应,介绍和讨论了土壤环境体系中的主要污染物质及其迁移转化规律,重点论述了土壤质量变化、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全书共分8章,
《重大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的综合效益评估研究》以生态资产和生态系统服务核算成果为基础,系统研究我国重大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综合效益评估的理论基础与框架体系,构建卫星遥感、地面调查与行业统计相结合,能全面反映重大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效益的评估指标、技术方法与评估模型,并在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京津
ESG是环境(Environment)社会(Social)和管治(Governance)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围绕这三类非财务性指标展开系统化分析,从而决定投资策略的活动,就叫做ESG投资。ESG投资不像传统投资活动那样,眼睛只盯着财务数据,而是综合考虑对象主体履行社会责任的ESG表现,依托ESG指标体系,进行资
生态系统服务体现了自然系统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功能,也反映了人类的价值取向。作为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管理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本书从中国水生态系统现状着手,分析中国水生态系统服务状态演变的深刻内涵,进而比较总结国内外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的共性特征与个性技巧,为中国水生态系统服务管理提供重要
本书介绍了美洲各国正在实施的保护地融资新方法,以及交易的艺术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通过介绍北美和拉丁美洲的七个案例呈现保护融资在全球的创新举措,具体包括:保护金融工具(智利和新英格兰)、税收相关激励(马萨诸塞州的《社区保护法》)、私有土地保护计划(智利)、保护发展融资、可持续发展融资、保护投资银行、碳相关生态系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