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进学》有修身、明察、远猷、雅量、事上、御下、用人、守身、谋略、才辩十卷,涉及古代为官之道的各方面,囊括甚广,剖析甚深。在现代社会中,如果能够批判地吸收这部书中的智慧,学其处世正道,对我们更好地处理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会很有裨益。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选拔制度。近代以来,随着民族危机的加重及社会性质的转变,科举制在人才选拔与培养上,愈发难以满足转型时期社会对新式人才的需求。以培养新式人才为目标的学堂教育应运而生,清末新政中,壬寅、癸卯学制先后出台。然而,随着学堂建设的开展,学堂与科举之间形成对立与冲突。社会各界普遍认为科举制度的存在阻碍了学
《清朝文献通考》是记载清前期典制沿革的政书。原称《皇朝文献通考》,乾隆帝敕编。本书原系《续文献通考》一部分。乾隆三十二年(1767),复敕以清朝独立成编,以嵇璜、刘墉等为总裁官。后经纪昀等校订,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成书。有清武英殿本、光绪间浙江书局本、《万有文库》二集“十通”本等。《清朝文献通考》300卷,共分2
本书稿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唐时期西南边疆治理与区域社会互动整合研究”(16BZS100)最终成果。有关汉唐时期西南边疆开发治理及其社会文化变迁的研究,对认识中国古代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理解华夏文化的扩张与传播以及古代西南疆域的形成,具有学术研究参考价值。
历史上的建水,是云南文教昌盛的地区之一,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的称号。而这些称号的获得,与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有着极大的关系。现今留下的临安府学(文庙)、建水州学、崇正书院、崇文书院、焕文书院、曲江书院、学政考棚和1615名文武举人和110名文武进士的相关资料,既是中国儒家思想在中国西南边陲落地、生根、发芽的见证,也
本书是一部集中反映学界对巍山蒙化左氏土司研究的成果图书。书稿分为上下编,上编:第一部分为蒙化左氏土司明清史料集萃,该部分集中反映了蒙化左氏土司的除授情形和功绩等;第二部分为蒙化左氏土司金石碑刻资料,主要收集了巍山、南涧、洱源等县境与左氏土司有关的金石碑刻;第三部分为蒙化左氏土司家谱宦谱辑录,收录了《蒙化左族家谱》《蒙化
古人怎么参加高考?古人回家过年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古人也需要加班吗?古人的娱乐活动有哪些?……史料丰富,内容活泼,一本书记录唐宋元明清的古人日常生活。古人一点都不古,有趣好玩,时尚文艺,和我们同在。我们与他们血脉相连,息息相关。
本书以灵活流畅的文笔,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中国宦官的由来及其在历代的发展、变化和影响;综述了明代宦官的概况,接着从“郑和下西洋”开始,将明代两百多年间的著名宦官和宫廷内部的重大事件,做了生动的叙写。书中广泛反映了明代的朝野斗争与社会生活,形象再现了明代政治制度和特务组织的发展演变情况,深刻揭示了明王朝存在的各种矛盾弊端及其
本书是国家“十三五”出版规划项目“敦煌与丝绸之路研究丛书”之一,全书围绕中国古代“政教”与“教化”,对敦煌归义军时期的社会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研究揭示了敦煌归义军时期的政权在推行社会教育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措施,包括直接的社会教化、整顿官学教育体系、广泛推行科举制、鼓励社会各阶层参与地方社会教育等,对广大民众
本书以高清作品图、古诗词与作者的创作随笔相结合的方式,完整呈现了创作的意境与情感思想,让读者充分感受中国古代女子之美。本书中作品展示了人对美的极致追求,配合作品背后的艺术解读,让人感受到当代水墨艺术创作中涌动的新力量,别有一番韵味。本书包含两册画集:主体为“繁空录”系列作品,围绕凤冠题材展开;副册包含三个小单元,分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