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学术专著。“山居”是元代文学、绘画领域出现的高频词,是元代诗歌、散文、散曲、词、绘画等文艺形式主要的艺术母题之一,反映出元代士人风雅精神生活的一个侧面,也是元代士大夫休闲文化景观的多元镜像。本书以“山居”这一元代文人喜闻乐见的话题为切入点,通过山居诗、山居散曲、山居画三个文艺载体来深入挖掘元代的休闲文化,呈现
钱锺书谈艺衡文,能够超越新旧中西文体之畛域,破体而为,自创新境,他的学术著述,体式雅饬惬意,语言严谨精妙,风格庄谐兼具,极具个性化的特色与魅力。本书以百余年来中国传统学术的现代转型为背景,从文体意识、文体选择、文体运用的角度,在体类、体要、体貌三个层面,梳理并阐发钱锺书学术著述的文体特征,揭示其与钱锺书学术思想、学术旨
本书以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着力建构的新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结合清末知识精英的相关言论、报刊舆论的多重反馈以及展现新女性形象的相关小说文本,通过梳理近代妇女解放运动得以生成的外部原因与内在动力,力图展现知识精英,往往是男性知识精英在新女性形象建构上掌握绝对话语权的同时,广大女性群体在国族与性别的多重交织下如何应对、突围、
《时务报》是晚清维新运动时期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维新报刊,报馆内部汇聚了包括梁启超、汪康年、黄遵宪、张坤德、曾广铨在内的-批新知识群体,也吸引了陈炽、谭嗣同、严复、夏曾佑、林琴南等为之撰稿,他们通过公共媒介对于世界知识、现代思想的吸纳,承续了甲午、乙未之际维新派讲求时务的风潮,同时,也将此内化为一种动力资源,推进了诗文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著作,也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著作。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认为道是文学的本源,圣人是文人学习的
本书以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中西方文学文化交流背景,打破现当代文学分割的流行思路,对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贯穿整个20世纪的事实进行回顾和总结,力求从其与西方文学思潮的联系中、与现代主义思潮等的相互渗透中、与启蒙思想等意识形态的相互作用中,描述其发展过程,探讨其发展规律。书稿将历
我们所处的现代世界,是一个审美力削弱的时代吗? 木心是以世界精神为体的中国作家。中国文学在他的风格中获得了极丰富的世界性内涵。 有一个悖论,木心对我们现在的文学状态是例外,在世界性美学中却是常态。 ……世上有各种拱门,或彰显帝国的荣耀,或庆祝胜利、象征凯旋,或支撑起恢弘的宗教建筑,以坚固优雅
谢朓出身陈郡谢氏,与同族的谢灵运皆以山水诗的成就留名文学史,故并称大小谢。南朝齐永明年间,他游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与沈约、萧衍、王融等号为竟陵八友。作为永明体诗的代表人物,谢朓擅长描写山水景物,风格清拔,涤去玄言色彩,讲究声律,对仗工整,对后世近体诗的形成卓有贡献。他继承了建安以来的文学传统,并从乐府民歌中汲取营养,于
南朝宋代时期,政权更替频繁,但仍挡不住文坛上俊杰辈出。因谢灵运、颜延之、鲍照三人均以诗著名于宋文帝元嘉年间,为元嘉体代表人物,故后世常将他们并提称之为元嘉三大家。这其中,鲍照诗风骨遒劲、构想奇逸,在南朝诗中独树一帜,被称为跨两代而孤出(钟嵘《诗品》)。与江淹并称江鲍。以文辞驰名当世,与谢朓并称鲍谢。鲍照出身寒微,在仕途
本书为著名文艺评论家谢冕教授的文章精选集。书内文章均选自《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权威学术期刊和已出版的学术专著。文章涉及中国文学理论、中国诗歌理论、诗人评论、诗歌评论四类。所选文章如《论中国当代文学》《论中国新诗》《新文学一百年》《从史诗到诗史》等。本书有助于开拓专业研究者的视野,提升学术水平;有助于大众读者增加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