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红色的初心之城,也是市民文化底蕴深厚、工商业发达的重镇。大江东去,勇立潮头,近年来,上海的城市发展与开发取得了飞跃进展。本书通过对南昌路的书写,反映了上海街区历史的由来与底蕴,发展与变迁,前景与展望,记载了生活在这里的一个个鲜活个体的悲欢离合,以及具有传承和延续的家族史。通过对微观层面的深描,厘清了南昌路这条上海
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上半叶盛行的新古典主义在全欧洲掀起了学习古典的文艺运动。法国的新古典主义发展最为成熟。这一艺术风格与法国大革命有直接联系,被称为“革命的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是一次美术领域的革新,它承接古典主义,反对洛可可主义,启示现代主义,给世界留下了丰厚的文化和艺术遗产。图像的历史是美术史,历史的图像则是社会
本书是一部新文化史和微观史学的专著,也是一本关于欧洲中世纪意大利城市史研究的学术著作。聚焦近代早期的意大利名城佛罗伦萨,面对公共卫生危机,如何动员各种资源与力量,积极应对处置,使城市获得了守护和新生,与此同时,也展现了佛罗伦萨普通市民尤其普通人民的日常生活面貌。全书在考察与城市人口相关的社会经济因素时,也交织着对治理等
《希腊简史》一书将希腊史划分为五个阶段,以希腊神话故事为切入口,介绍了当时希腊知名的哲学家、诗人等,辅以精美插图,力图以详尽、有趣味的方式讲述古希腊人的历史。在第一阶段,作者讲述了大量的神话故事,有助于我们了解希腊文化乃至整个欧洲文化。在第二阶段至第五阶段中,作者从希波战争爆发,到斯巴达占领雅典,再到罗马征服希腊,进行
地中海是欧洲文明的摇篮,西欧文明的演进便是以地中海域为中心扩展,西欧各国城市的发展与国家的兴衰都与海洋有着密切的关系。基于此,本书从地缘空间的视角去审视西欧各个国家的形成历史和发展道路,以及地缘因素导致的国家关系之间的演变,探索其中的规律,这对于世界历史和国际政治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书分七编,即第一编“新兴民族之欧洲”,凡三章;第二编“封建制度之欧洲与回教”,凡四章;第三编“民族国家发端”,凡四章;第四编“政教冲突及十字军”,凡两章;第五编“中古时代之社会与文化”,凡三章;第六编“中古时代之最后排演”,凡两章;第七编“欧洲之曙光”,凡两章,全面论述欧洲中古时期之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文化等,是
本书分三编,即第一编“十六十七世纪之欧洲”,凡九章;第二编“十八世纪之欧洲”,凡十章;第三编“法国革命”,凡十一章,并附《各国王朝系统表》十七份,详细论述欧洲16-18世纪之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文化等,旨在“一方可以供给青年学子之参考,同时又可博取海内硕学之批评”。是国内成书较早的欧洲史著作之一,同时也是巴蜀地区第
中西方大规模的接触和交往是从十九世纪开始的,西风东渐极大地改变了传统中国社会。鲜为人知的是,在这西风东渐之前,有一股强劲的东风西渐。欧洲于十八世纪曾掀起长达百年的中国热,把王公贵族、文人墨客乃至市井细民全都卷入其中,不少欧洲人如痴如醉地欣赏和赞美中国文化,将中国看作是世界上最理想的国度。 思想家们为如何看待中国文化展开
中世纪的黑暗面纱下,是否有另一种面貌? 著名人物可以作为一个社会和一个时代的代言人。中世纪史专家勒高夫领衔的历史学家团队选择并勾勒生活于4-15世纪的112个著名人物的形象,以人物小传配合同时代相关艺术资料(绘画、雕塑等)的方式,复现可视的、具象的中世纪人物和生活,带领读者从内部探究中世纪——这一黑暗面纱下其实极具创
法国历史教程,从古代到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