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是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的繁盛期,同时也是文学思想史上的收获期,二者发展趋向的叠合,使得佛学与六朝文学思潮这一学科交叉性研究,之于中国文学思潮史的研究而言,至为重要。本书以佛学东渐下的文化新变为切入点,重点探讨了玄佛流转与诗歌的哲理化思潮、游仙涅槃与山水文学思潮、梵呗新声与诗歌的格律化思潮、异相善巧与轻靡文学思潮、造像祈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这首《送别》,朴树唱哭了自己,更唱哭了百万歌迷和一众名流!如此空灵、凄婉的绝句与谱曲,都是出自弘一法师李叔同。 对于芸芸众生,李叔同跌宕的一生绝对是段传奇,更像一个谜,像一段对生命本身的信仰和图腾。他本是天津著名的官宦富商之后,人生后半场舍弃一切世俗繁华,
本书上编为“文献研究”,是以影宋宾佑本为底本,以明嘉兴本、清乾隆本、日本卍续本为对校本,以中华书局苏渊雷点校本为参校本,五个版本逐字校对,找出苏本失准的地方,然后分析总结归类。一是诸本无误而误改;二是底本无误而误改;三是底本有误但改而不确;四是未利用好对校本;五是标点、句读、专名线问题;六是其他类别。下编为“语言研究”
《中国佛学》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一年两期,每期刊发20篇左右来自高校师生和研究机构研究者的学术论文。
本书为学术专著。学界对于《坛经》的研究成果颇多,但对《坛经》的作者、《坛经》的版本以及《坛经》的思想这三个问题尚未达成共识。本书通过对祖本《坛经》(除去敦煌原本《坛经》附益部分)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和研究,运用语言学、文学、心理学、哲学、宗教等各领域的知识,将慧能思想与神会思想进行“见性”性比较,从而分别出谁是《坛经》的
本书内容主要由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主要描述佛祖怎样给大众传佛的故事;第二章讲述佛的本质及其内涵;第三章讲述大师们如何领悟佛教思想精髓;第四章讲述译师翻译印传佛经的故事;第五章讲述当时藏区各时轮流派的情况。
本书主要记载了藏族传统学派的的创始人生平事迹、历史发展、主要内容等,作者以宏观的视野层层解释复杂的理论,故颇受藏学研究着喜爱。该书的出版对于藏族传统文化及其流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本书分九章:诞生、家教、学习、讲辨著书等,共138节。全书诗文相间,词汇丰富,文笔优美。珀东班钦·确列朗吉是公元14世纪末至15世纪中叶雪域无与伦比的大班智达,他的著作多达130余部,实属史上罕见。
本书中著名学者萨迦班智达对解脱、菩萨、密乘三律仪修持做了完整阐述,并对佛教显密宗之区分、大小乘只差、宗派类别、续部顺序,均按照经典理论,做了严密的辨析和阐述,是一部难得的佛学巨著。通过该书的出版为广大藏学爱好者特别是西藏佛学研究者提供一部重要的第一手佛学大师巨著进而为研究西藏佛学作为重要参考史料。
本书主要介绍了旧密乘仪轨具有的严谨而完整的服饰、乐器及其使用规则和理论。其中卡瓦索南桑布之弟子扎西加错(公元14015世纪)撰写的《旧密宗服饰与法器》一书体系最严、内容最丰富,资料翔实全面、图文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