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登载以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为考察对象的语言、文学和文献研究的论文,各学科的专题研究与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并重。 本卷为“古文字与出土文献”专号,以对出土文献和文物、稀见早期文献的研究为基础,由精细研读文本出发,旁及相关文学、史学、哲学等领域,整合对中国古代文化中被掩埋、被遗忘的部分的研究。其研究目的一
《礼法之外:唐五代的情感书写》收入十四篇文章,讨论九世纪初至十世纪中叶,即中晚唐至五代时期的情感书写。这时候,士人通过讲述和写作来分享情爱诗歌和故事,“风流才子”“有情人”成为士人构想自我形象的新模式。作者从文本、文化两个角度考察这一文学文化现象,一方面分析作品的结构、修辞特点,另一方面考察这种写作兴起的社会原因,通过
本书的研究对象为1928年至1930年初的“革命文学”论争。这次论争参与方众多,涉及创造社和太阳社的论争,创造社、太阳社与鲁迅、茅盾、郁达夫等的论争,左翼与梁实秋的论争,等等。本书以每章围绕一两个核心问题展开论述的方式,深入细致地探讨了“革命文学”论争的主要方面。作者一方面重视域外资源对论争的影响,重点发掘了日本福本主
延续《闲话文人》《画家物语》《文人谈》系列,以现代文人的趣闻轶事、传奇人生为主题,既有对钟叔河、流沙河等文化名家作品的阅读赏析,也有闻一多、梁实秋、台静农等文人大家的奇闻异事,这些文人也是当下读书人群体关注的对象。阅读本书,读者会惊喜地发现,因为一篇文章中的某一点,引发对关联人物和事件的追索和寻觅,开启一连串的系列阅读
本书以反映地质行业工作为主题,再现其发展历程,展现其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状况,体现社会变迁与时代精神,本书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宣教中心、中国矿业报社和中国地质作家协会组织编写,依托行业背景,坚持立足系统,放眼行业、开拓视野、挖掘底蕴,以培养行业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繁荣地质文学创作,丰富行业职工的精神生活为己任,主题鲜明,内容积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常常并称,成为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文学的重要标志。我国也被公认是诗的国度,诗歌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并且诗体繁多;与诗歌有密切联系的赋,也异彩纷呈、余脉不断。该书全面系统地梳理了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史,介绍了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和文学流派,文笔生动流畅,内容浅显易懂,时有真知
本书共7章,内容包括:古典诗词艺术的基本理论、格律诗词、古风、楹联、赠学生励志言、辞赋及挽联、学府生涯及业绩。具体内容包括:诗词艺术的基本理论;格律诗词;古风;赠学生励志言等。
本书内容包括:第一章主要概括总结了前人对“隐含作者”的研究,深入探究此概念所引发的争论,分析争论的焦点和问题。第二章主要讨论了文学中的主体问题,本章从语言与人的主体性关系切入,讨论文学交流过程中的主体问题。第三章重点考察哦了“隐含作者”与“真实作者”之间的关系。第四章主要讨论“隐含作者”在读者的文学解释行为中的作用,探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研究(1917-1949)”(16BZW140)的最终成果。本书用“双方面并置”的方法,从语义学出发,辨析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理念的分野及其在世界文学思潮中的具体表现,把现代中国文学的自由理念置于世界文学版图中,考察两种自由理念进入近现代中国文学思潮领域的历程及其对中国文学
本书是国内评论界资深评论家房伟的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专著,是新时代新语境下文学批评家的见解盛宴。本书将其新时代以来所作研究成果精选结集,强调现场感和当下性。以其不同的一套批评笔墨,或深刻精警,或犀利独特,或严谨扎实,或自由放达,从不同的视角或层面来切入新时代的文学创作,表达诉说着他作为一个文学评论家的职责和使命,以及对于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