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罗霄山脉地区生物多样性综合科学考察”项目的主要成果之一。全书共分9章,在对罗霄山脉生物多样性科考成果进行综合记述的基础上,重点对全境及五条中型山脉的生态保护现状、珍稀濒危重点保护动植物、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策略等进行了评价和研究;对11类特色代表性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专题研究;对
当前,全球面临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变化和污染加剧三重生态威胁,生态系统退化正在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和自然资源,甚至危及一些区域人类的生存。联合国先后启动了可持续发展十年、生态系统恢复十年和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等系列行动,推动重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促进全球生态系统恢复。基于全球生态危机的深刻反思,逐
本书为项目化教材,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的特色。内容包括环境中微生物的认知、微生物的培养、环境中微生物的检验和检测、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应用技术四个项目,每个项目设计了任务、实训、小结、习题、拓展(以二维码的形式)等内容。全书有14个任务、22个实训、32个拓展,内容编排在重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突出操作技能的训练和培养
环境监测是监视、准确测定自然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主要涉及特定、监视性、研究性等方面的监测工作。在环境监测的指引下,人们可以及时了解环境质量及其污染程度,从而得出准确的环境变化数据,以便预测出未来环境污染的大致趋势和后果,并提出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由此可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过程中,环境监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伴随着环境
本书系统研究了高陡石英岩崖壁地境再造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统计了有人居住岛屿典型石英岩崖壁的体裂隙率,分析了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进行了Φ300mm孔径钻孔的孔间横向裂隙的理论研究和试验,确定了最佳孔距。施工试验用崖壁钻孔并覆土绿化,开展崖壁凿孔孔内水汽场研究,进行持续监测后,分析不同孔径、孔深、阴阳面崖璧凿孔内温度和湿度变
本书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2019年启动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之典型工矿区地表系统健康诊断与绿色发展模式考察的总结性专著,由工作在青藏高原一线的科研人员共同编著。全书共6章,包括科考的背景、意义、目标及内容,科考区域和路线,青藏高原典型工矿区地表系统健康诊断,青藏高原典型工矿业生产活动特征及污
"本书是根据沈阳科技学院的办学理念,以及环境与生物工程系的专业特色和实际情况编写而成的,全书共分为10章,包括环境生态学概述、生态学基础知识,主要生态问题与安全危机,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与监测评价等内容。 本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理论、研究方法及实际应用,使学生在认识和掌握生态学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运
本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阐述了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及发展和趋势,系统介绍了环境保护与环境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理论、生态规划、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生态监测与生态治理、生态工程、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建设实践。
蓝色是地球生命之源,也是地球生态图腾。但战争与污染,将地球破坏得面目全非。污染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只是心灵污染外化表现之一。要彻底清除环境污染,还需从修正人类文明观念入手。透过扑朔迷离的国际纷争,我们看到了当前世界有人放任污染蔓延,手握治污的能力却将它用于争夺利益的战争。人类应以共同利益和保护地球生态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将微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融合于生态环境保护、污染物的处理应用中,共10章。主要内容如下: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包括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病毒、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生存因子、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微生物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包括微生物的生态、污染物的微生物处理、微生物学技术在环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