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气象观测数据和遥感资料为基础,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参考大量文献,广泛采纳第一次、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的国内外高原气象研究的科技成果和全国灾害普查调研成果,全面系统分析阐述昌都气候和气候变化特征。全书共包括昌都概述、气候要素特征、气候变化、气象灾害及风险区化、农业与气候、气候资源与区划、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应对7章,以
本书是一部探讨气候变暖问题的环境学著作。与当前的主流认识相反,作者认为人们对气候变暖产生的恐慌过头了。当前的政治家、活动家和媒体都在宣扬气候变化正在毁灭地球,但他们承诺的对策的实施成本高昂,且基本无效,反而阻碍了发展。作者认为,我们有必要从实际出发,在正确的科学和经济学基础上重新审视这一问题。本书以数据为论据,以人为中
本书从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知识出发,主要介绍了气候变化的历史、现状及其对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旅游资源、设施、市场及旅游效应的影响,揭示了气候变化在塑造全球旅游业格局中的重要作用,并详细阐述了旅游业对气候变化的贡献,提出了旅游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及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的路径,探讨了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旅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蕴含天地运化、生命节律,既是古朴深厚的智慧结晶,亦是亘古亘今的美学修行,成为世界级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书依二十四节气的顺序,以细腻的笔触、诗性的语言、历史的视野、现代的思考,将关于节气的个性体验娓娓道出,阐发深蕴其中的生命智慧与时间美学,呼唤人们拥抱自然与传统,亲近诗歌与哲
正是气候变化成就了人类上下6000年的故事,也正是气候变化正威胁着人类的共同命运。 气候变化是一场危机,但也是一场可以解决的危机。 本书围绕气候变化的历史,从地球初生时黯淡的太阳开始,历经冰雪地球、二叠纪末的大灭绝、白垩纪末的大灭绝、始新世初的热室地球、过去数百年前的冰河时代,一直到如今的全球变暖时代,从地球
自2020年成立以来,中国气象局气象发展与规划院围绕党和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聚焦现代气象科技创新、现代气象业务、现代气象服务、现代气象管理等中国气象局党组关心的重大问题,开展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报告,旨在洞察战略前沿、透析发展形势、探讨政策建议、支撑科学决策。本书对这些原创性研究成果进行了汇编
本书是在中国科学院重大咨询项目“科技支撑中国西部生态屏障建设战略研究”的资助下,采用文献评估、研讨会商等多种方式,在总体研判气候变化领域全球科技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围绕西部生态屏障区气候变化事实特征与风险进行全方位、系统性评估,在此基础上凝练提出了西部生态屏障区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未来需要或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重点发展方向
本书以当代气候学的观点,系统地研究、总结了福建气候的客观规律,揭示了福建气候的平均态、极端态、分布态、变化态的基本特征,总结了气候对相关行业和领域影响的基本规律。本书围绕福建经济建设实际,气候变化史实,及21世纪福建可能面临的重大气候问题,作了前瞻性的分析,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应对气候变化的
本书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之西风-季风协同作用下藏东南地区的气候变异特征的研究成果总结。本书围绕藏东南地区近代气候变异的主要特征,系统地分析了藏东南地区基本气象要素自1979年以来的变化特征,揭示了该地区近代气候和相关极端事件变异的事实。全书共7章,包括藏东南地区气候变异和极端事件的主要研究背景;利用观测站点
该选题为二十四节气科普读物。选题是“中华文脉:从中原到中国”丛书之一,此为平装版。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古代中国人通过观察天文、物候、人事活动规律而建立起来的时间认知框架,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选题分春、夏、秋、冬4个部分,以24篇文章依次讲解了立春、雨水、惊蛰等二十四节气的物候、传统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