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以李祺旧藏宋拓本《九成宫醴泉铭》为基础,全幅原大精临字帖。由于李祺本有60多处字迹严重残损、模糊不清,又因为是刻本,其笔意神采及墨色变化等都有失真。一墨老师“透过刀痕见笔痕”,精准把握欧书的神韵,还原其真实的书写之态,并创作36幅楷书作品,方便临创学习,碑石精细,碑身完整,拓本清晰,是学习隶书的首选范本。本书稿内
《两汉铭刻丛刊》编选两汉时期的传世铭刻文字拓本,分为四辑,每辑册数不等,合计共50册。本册所选为东汉《乙瑛碑》,全称《鲁相乙瑛奏置孔庙百石卒史碑》,是汉隶碑刻中有数的逸品。《乙瑛碑》原石由桓帝永兴元年(153年)立,石碑今藏曲阜孔庙大成殿东庑碑林陈列馆内。碑高约260厘米,宽128厘米。碑文共18行,满行40字。碑末刻
《两汉铭刻丛刊》编选两汉时期的传世铭刻文字拓本,分为四辑,每辑册数不等,合计共50册。本册所选为《曹全碑》,中国东汉时期重要的碑刻,立于东汉中平二年(185)。明万历初年,该碑在陕西郃阳县旧城出土。明代末年碑石断裂,如今人们通常所见到的多是断裂后的拓本。《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疏朗平整,舒展奔
唐朝书法家孙过庭擅长草书,又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的《书谱》,深得书法之旨趣,不仅是后人学习草书的楷范,也是每一位研究书法艺术者的必读书。《书谱》一书概括了篆、隶、今草、章草等多种书体的基本特点,并揭示了各体之间的相互联系;概述了书法技巧原理上的核心问题,揭示了书法入门的要领。《书谱》还提出:“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
《孙敏捐赠书法作品集》是书法家孙敏先生拣选新近创作的书法作品无偿赠予嘉定,回馈桑梓。作品涵盖篆、隶、楷、行、草等书体,并以长卷、立轴、斗方、册页等形态呈现,充分展示书法艺术的丰富性与孙敏先生独特的个人风格。自2006年以来,孙敏先生社里嘉定书法艺术基金,为鼓励嘉定区青少年研习书法,切磋书作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和有力的保
本书是一本主要讲述中国书法的历史渊源、书体沿革、风格嬗变等的普及性读物。它全面介绍了中国书法的历程和发展,从文字的起源与演变入手,深入探讨了各种书体的起源、演变过程以及其艺术特色。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各个历史时期书法的风格特点和代表人物,如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等,例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风格以“尚
本书选取浙东运河绍兴段的历史陈迹、运河两岸的风土人情和历代文人在运河畔留下的诗篇为内容,用书法作品的形式展示和赞美浙东运河历史文化。书稿分为“运河访古”“枕河人家”“河畔诗韵”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运河访古”以篆隶为主,书写浙东运河绍兴段的地名遗迹及简要来历,如“山阴古水道”“曹渠”“练塘桥”等;第二部分“枕河人家”以楷
沙孟海先生是当代杰出的书法大家之一。他对于金石、考古、文字研究造诣颇深,成就卓著,书法以雄厚刚健的书风独步当今书坛,饮誉海内外。世人多见沙老大字榜书,其小字行书很少受到大众关注。为使读者更深入全面地了解沙孟海的书学艺术及小字面貌,本社特将其部分日记的墨迹写本向读者推荐。书稿由沙孟海三种日记《僧孚日录》《兰沙馆日录》《决
本书精选“黑龙江省第十六届篆刻作品展”的获奖作品、优秀作品和入展作品结集成册。本次展览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文艺创作而举办。从征稿开始,得到了全省篆刻爱好者的广泛参与和热情投稿,此次展览系统且全面展示了黑龙江省篆刻艺术的发
书稿内容分为经典、聚焦、学术、展览、篆刻、读书、记录、地方藏品八个专题。内容主要分为书法和篆刻两个部分。有关书法的内容中,“扇里扇外——湖南博物馆藏扇面展”选取了晚晴至民国时期的书法扇面,作品图片高清,具有文献和艺术价值;《颜真卿<裴将军诗帖>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启示》《追寻不朽——媒介视野中的颜真卿楷书》《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