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説明 黄體仁(一五四六—?)關於黄體仁的生卒年,史無明載。據四然齋藏稿卷九祭亡弟云:‘逾年邑中疫癘大作,母病疫卒,予方九齡。’又卷七先考中山府君先妣瞿孺人繼妣沈孺人行實云:‘瞿孺人生以正德庚辰正月十八日,卒于嘉靖甲寅七月二十五日。’可知體仁母卒于嘉靖三十三年甲寅(一五五四),由此逆推,可知體仁之生年當爲嘉
《翁同龢文献丛编(套装共八册)》共计八本六种。翁同龢作为晚清政坛人物,尤其是作为亲历者的第一手资料,其史料价值之珍贵无需多言,在大陆的首次面世更是意义非凡。尤为珍贵的是,翁万戈老先生以九十五岁又半之年,为我社出版该丛书欣然赐序,更是锦上添花。
高凤翰(1683~1749),山东胶州人,清代画家、书法家、篆刻家、诗人、收藏家,对造园、盆景亦有涉猎。所作书画名声尤著,与郑板桥、金冬心等并称"扬州八怪",位列"画中十哲"之首。全集共分七个部分:诗集、文集、书画题跋印识、砚史铭跋印识、印谱、书画集和编年录。可谓是一部集高凤翰诗文书画诸艺之大成的巨著,也为中国艺术研究
同治十一年(1872年)曾国藩病逝于南京。李瀚章、李鸿章等为了传承曾国藩的学问,搜集了他生前所著文字,汇辑成一部权威的《曾文正公全集》。于光绪二年(1876年)由湖南传忠书局刻印。这一部《全集》由李瀚章、李鸿章兄弟主持编校,并由李瀚章亲自写序。参与编校的人员都是当时一流的文人名士,包括黎庶昌、沈葆桢、丁日昌、彭玉麟、刘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感悟辉煌——《苦难辉煌》读后感;有错必纠,知错必改——读《中国共产党历史》有感;读《不速之客》有感而发;读好“无字书”——读《理论学习要有三种境界》有感;领导干部要“好学”,还要“善学”等。
如何指导孩子阅读,成为当代学校和家庭教育困惑的问题之一。面对书店里浩如烟海的书籍,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孩子阅读的书籍,又如何帮助孩子在快乐阅读中有效地获取知识,健康成长——正是针对家长和老师这样的困惑,本书是有的放矢之作。更重要的是,本书强调孩子阅读的意义,不仅有助于孩子的学习,更在于增加美感、敏感和善感,有助于孩子的内心
《北大讲座精华集(历史)》选编了北大讲座中关于历史的精彩讲座,作者以这方面的大家为主,包括清华教授李伯谦、华东师大教授杨奎松、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信刚等。所选讲座文章生动有趣,可读性强,形成一个专辑,内容集中,供收藏和阅读。
《古书源流》对古代文献学和目录学著作进行专门集合整理,以经史子集为分类标准,为相关读者和研究者提供集中的文献查阅便利。上册为卷一"总述",收录的主要是大部头文献相关章节的节选,包括《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通志·校雠略》《章氏遗书·校雠通义》等。
《古书源流》对古代文献学和目录学著作进行专门集合整理,以经、史、子、集为分类标准,为相关读者和研究者提供集中的文献查阅便利。下册为经部、史部、子部三卷,收录的主要是各部有关文献的节选或全本,对了解重要学术著作的沿革和学派的渊源具有一定的作用。
陈夔龙是清朝末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是前清封疆大吏中专享见到抗战胜利的人,具有地位高,寿命长、交游广,作品多四大特点。陈夔龙的作品是研究晚清至民国政治、社会和文学的靠前手资料,具有不可忽略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