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理论与方法》集成了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团队生态资产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也称生态产品总值,GEP)研究的成果,系统介绍了生态资产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的内涵、评估方法及其在不同地理区及行政区的应用。《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理论与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介绍了生态资产与生态
《环境经济学》以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为主线,系统地介绍了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在理论层面上,阐述了环境经济学研究的经济学基础、外部性理论、公共物品理论、环境价值理论等;在技术层面上,进行了环境影响的费用效益分析、环境工程项目经济评价等;在政策层面上,探讨了环境税收政策、生态环境补偿政策、环境产权政策、环境金融政策等。《
气候变暖、海上漂浮的塑料垃圾、迅速扩张的沙漠、极速减少的雨林……环境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引发了全球关注。ESG作为一种关注企业在环境保护(E)、社会责任(S)、公司治理(G)方面的成就,而非仅仅关注财务绩效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将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达成。新兴市场投资教父马克墨比尔
环境经济学研究的实质是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如何实现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即解决环境问题。通过分析和研究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很大限度地利用经济手段,实现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实现总体效益的大化,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经济学/普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共10章,分为3个部分。首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第十一版)(经济科学译丛)
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20世纪60年代末期,一门新兴的学科环境经济学正式诞生了。环境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拓展了环境科学和经济学的视野。环境经济学在环境经济分析、环境经济评价、环境经济决策、环境经济政策优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环境经济学(第四版)》分为环境经济学概述、环境经济分析、环境经济制度体系3篇,共12章
《环境经济学思想史》阐释了罗马帝国至今的经济学思想史中重要环境问题的主要概念和理论,包括人口增长、资源稀缺、环境污染等。作者运用实证案例,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论述了当前争论的历史根源,并对当今的可持续性、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伦理与精神维度进行探讨,其分析和推论都密切反映了环境经济学的逻辑、效用和特点。全书涵盖了亚当&mid
全书共分为八个章节:第一章节为绪论,阐述了环境会计的形成、发展,以及环境会计建立的必要性;第二章节介绍了环境会计建立的理论基础,包括环境价值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稀缺理论、外部影响理论和生态伦理;第三章节则对环境会计的一些基本知识进行了简要介绍,包括环境会计制度构建的动因、确认与内容;第四章介绍和分析了环境成本核算与环
排污权制度探索与实践
本书从微观企业层面出发,以企业的环境治理行为为研究主体,采用文献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政治关联—企业环保投资”为研究主线,联系地区环境规制强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条件,探析政治关联对民营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