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教授、歌唱家李涛编剧,著名作曲家许舒亚作曲。整剧紧扣“爱”的主题,以东汉末年才女蔡文姬无法复制的坎坷经历为线索,表现了一个心中有爱的小女子如何直面悲惨的命运,如何化解灾难关爱弱势群体,如何随遇而安地在民族融合中传承汉文化,如何在丝绸之路上播撒和平的种子等故事。
本书是一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学术专著,旨在普及相关专业人员音乐剧方面的专业素养与表演能力。本书以“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核心,系统地介绍了音乐剧的基础知识、表演理论、经典剧目以及音乐与戏剧的结合方式等,以期使相关专业人员在理论素养、情感发展及专业技能等方面获得全面提升。本书从音乐剧的概念、创作、表演、文本美学、舞蹈艺
本书稿是暨南大学出版社于2011年出版的《潮剧与潮乐》的英译版本。“岭南文化书系”由《广府文化丛书》、《潮汕文化丛书》及《客家文化丛书》三大丛书共30种读本组成,历史胜迹、民居建筑、地方先贤、方言词曲、工艺美术、饮食风尚无所不有,试图从地域分类的角度完整展现岭南文化的风貌和精髓。《潮剧与潮乐》(作者陈韩星)是“岭南文化
本书为吴国钦教授自选集。主要收集了作者在中国戏曲、《西厢记》、潮剧、古典文学这几个主题的部分论文。内容包括学术著作摘编、序文和杂记、对联与诗词等,多为已经发表过的学术著作和文章,富于知识性、学术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体现了研究的连续性与超前性,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从中可以窥得老一辈学者的教学与研究经验,特别是在
本书详细探讨了沉浸式戏剧的起源、发展及其创作实践方法,并融入了沉浸式戏剧的多元化特点,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见解和方法,对沉浸式戏剧的创作实践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该书以翔实的史料和细腻的文字,生动讲述了两百多年前各大徽班进京后,扎根于北京中轴线上的西城,在这里吸收借鉴其他曲种的精华,不断融合发展,最终形成至今仍保持旺盛艺术生命力的京剧的历史经过。该书以多元视角审视京剧诞生的全部过程,并从各大徽班的班址所在地、各大徽班领军人物的故居、各大徽班以及京剧表演后继杰出人才的培养等多个方
作者宁宗一先生为南开大学著名古典小说戏剧研究学者,对中国古典小说戏剧的研究独树一帜,在读者中具有一定号召力。宁先生在南开大学长期教授中国古典小说课程和中国文学史课程,根据授课经验,宁先生从中国古典戏曲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西厢记》《长生殿》《牡丹亭》《单刀会》等名作,不仅为每个戏曲撰写了评论赏析文章,而且对这些戏曲还做
《中国戏剧史》是系统地梳理了中国戏剧自周秦时代至近现代的发展历程,不仅涵盖了从古代优伶到近代话剧的演变过程,还详尽介绍了各种地方剧种的特点及其流派。徐慕云先生以其深厚的文话底蕴与逻辑,对中国戏剧的源流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对各个时期的重要剧目、代表人物和表演风格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本书开篇即追溯了中国戏剧的起源,从先秦时
《剑桥英国戏剧史》(三卷本)为英国悠久而复杂的剧场艺术史提供了独特而专业的介绍。第一卷始于罗马时期的不列颠,止于查理二世复辟前夕;第二卷始于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溯及戏剧自那时起直至1895年长达两个多世纪的深远发展;第三卷主要探讨自1895年以降的漫长20世纪中,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戏剧所经历的丰富而复杂的发展过
本书以1990-2020世纪之交30年为时间段,对美国戏剧最新作家、作品以及戏剧思潮等进行了梳理与讨论。既有宏观概述,也有微观评析。全书分三大部分,围绕身份政治、种族冲突、性别歧视、同性恋等问题,对20世纪最后十年里的重要作家及作品,尤其非裔、亚裔和拉丁裔等少数族裔著名剧作家及作品进行阐述;分析9·11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