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戊戌变法”领袖,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显著,是近现代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本书全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省浏阳县人,“戊戌六君子”之一。在国家危难之时,他不避生死,积极投身于改革变法之中在变法失败之际,他不畏死难,慷慨就义,胸怀兴国济世之心,愿为变法流血的一人。他用自己的死闪耀了百日维新的光彩,点亮了反帝爱国的曙光。梁启超评价他为“晚清思想界的彗星”。谭嗣同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
本书内容包括:严译《天演论》与“沙聚之邦”的社会问题——在“闽都文化与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侯官新学述论;走向富强与丛林法则:严复思想再估计;严复论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第一位现代思想家严复;严复的传统文化情怀及其台湾情缘;严复“教育救国”思想再认识;严复“群己”观语义阐释等。
《己亥1839:龚自珍的一次远行》是一本讲述龚自珍生平的小传,是当代学者余世存用典雅别致的现代汉语,化身龚自珍所做的抒情性独白。通过对《己亥杂诗》的诗化演绎,拼接、复刻出龚自珍在己亥年间的心灵地图,其中既有余世存对龚自珍的全面研究和深刻理解,也有余世存本人面对世道人心的感悟。全书分为八个篇章,“缘起泉涌”“辞官出京”“
《訄书》系章太炎先生的代表作,共收入章氏论学、论政的文章六十余篇。这一宏篇巨著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地位。该书内容博大精深,章太炎不仅系统地考察了中国古代各种学说,对哲学、宗教、社会学、语言文字学、历史学等诸多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还详细探讨了当时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及社会改造方案。本书以流传较广的《
本书系作者2015年以来围绕近代思想史研究的探索和思考。内容共分三个部分,上篇涉及新时代下思想史学科建设、学科打造、历史书写以及在“大数据”视野下的定位与研判等;中篇则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走向、历史谱系以及新时代下的五四精神做了定调与分析;下篇则从实证角度,对五四时期的思想进行了回眸与深挖,五四在人物的交叉互动、记忆
本书是梁启超得意门生吴其昌的绝笔之作,凭借信而有证的史料秉公立论,继承了梁氏笔锋常带感情的文体风格,准确地勾勒了梁启超的政治生涯,将梁启超的生平与政治生涯置于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中,深刻展现了从鸦片战争后到戊戌变法失败这半个世纪间中国人民的觉醒与奋斗、抗争与失败,字里行间饱含着深深的家国之痛,发人深省。通过本书,我们不仅
本书辑录严复关于政治、经济、法制、社会、教育、治学、伦理、家国等方面语录百余条,逐条注译,并以严复照片及相关书法作品为配图。
这是一本人物传记,以纸上纪录片的形式,讲述梁启超1912年自日本归国后寓居天津,直至在天津去世的往事。作者以车站、快枪、归来、觅渡等十个主题场景来展现梁启超在天津的文化和家庭生活,通过记录梁启超与当时文人、政客、军阀之间的交锋往来,从侧面反映近代天津的历史风云,着重刻画梁启超在天津时的人物形象。本书拟用当时视角还原历史
本书内容包括:艺术是情感教育最大的利器、美术与科学、美术与生活、书法是最优美、最便利的娱乐工具、书法在美术上的价值、孔子之人格、“知不可而为”主义与“为而不有”主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