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主要涵盖了诗词、歌赋、传记、碑铭及山川游记、题跋赠序等。第一部分:(宋)陈舜俞《庐山记》、(明)何镗《名山胜概记》等。第二部分:(明)释正勉《古今禅藻集》、(宋)苏辙《栾城集》等。第三部分:(清)沈建勳《德安县志》、(清)姚暹《瑞昌县志》、(清)刘坤一《江西通志》、(清)查慎行《庐山纪游》等。第四部分(宋)杨万
本书以佛教“中国化”为研究范式,以《高僧传》《续高僧传》等质量较高的僧传为主要材料,从社会史、思想史、制度史和历史人类学等角度和研究路径诠释、分析这些僧传文本中对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僧人在思想思辨、日常生活、政教关系认识以及信仰实践等方面的叙述,进而展开对六朝僧人的类型化讨论。
该书是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在1998年出版的《明慧宝镜》的增订本,是蒙、梵、汉、藏、英五种文字对照编纂的,研究这五种语言规律和语言转换的翻译工具书。从蒙古文《丹珠尔》中取蒙古文,从藏文《丹珠尔》中取藏文,从《藏汉对照丹珠尔佛学分类词典》中取汉译,从《新订翻译名义大集》取转写的梵文编写而成,既保证了译文的准确性,又保留了原作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佛教与其他文明间的对话》的研究成果之一。研究的主要关键词是“一带一路”、宗教对话与佛教。主要关注的是“一带一路”上中国与印度、尼泊尔、海上丝路诸国(南海航线)以及原西域地带,以佛教为核心展开的,中国与各文明间对话历史的分析,并涉及该对话的当前情况。“一带一路”战略是国家级顶层
本书稿为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博物馆2019年开展擦擦文化田野调查工作的成果之一,对云南擦擦分布情况做了摸底调查,并对擦擦制作历史、工艺、文化等作了介绍,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而又集中呈现了云南迪庆范围对相关擦擦文化的田野调查纪实。擦擦,源自古老的印章文化,后进入中国并与不同地域文化融合、发展。本书稿的田野调查涉及136个擦
本书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丛书》之一,是“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2024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本书初版于1999年。本次修订的指导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华民族的伦理精神,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深层结构,它是在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大众心理上的积淀与自觉,是儒道佛三家伦理思想
《恪法师第一抄》是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一部敦煌草书经卷,全部图版包括标题共500行。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图版实录、释文注释、专题研究、附录。图版实录,公布了一种早期的高清彩色图录,与现行的图版可作参对。此卷全部用草书抄写,识读非常困难,本次整理的重要内容是对此卷作释文录写、标点、简注,以便学界利用。专题研究部分,在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是一部古籍整理。(姚秦)鸠摩罗什译,广吉点校,共计九十品,又称《大品般若经》。经文主要分两大部分,前分讲般若实相(般若本身),后分一小部分专谈般若的运用,即属方便道。此次出版的《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以韩国海印寺再雕版《高丽大藏经》为点校底本,取《思溪资福藏》《乾隆大藏经》为通校本,又参校《福州藏》、金
本书属于地方性实践题材。潘楚桐(1908—1984),江苏江阴县要塞镇贯庄村人,幼读私塾,接受传统文化教育,1927年从江阴师范学校毕业,入上海大夏大学,还没毕业就返回江阴,到一所小学当校长,同时从事革命活动。受母亲影响,1931年于杭州灵隐寺出家,改名巨赞。“九一八”事变后,他决定“入世杀魔”,积极参与抗日活动。19
本书作者自高中时代就将李叔同视为人生导师,并研究其著述多年,为了写作本书,更是耗费三年多的时间,从纷繁庞杂的史料中考伪辨正,还原了一个真实、有温度、去神化的弘一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