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史之学是中国传统学术的主干。本书选择钱谦益、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与万斯同的经史之学作为研究对象,他们的经学研究体现出通经致用的风格,对考据与义理也各有不同的认知和运用;他们的史学研究都重视从制度方面反思明亡的原因与教训。本书通过对五位学者的经史观的讨论,大致可知清初学风由义理向实证转变的消息。
本辑所选取的即是在民国时期有关“国学”“国粹”“国故”的资料,及在书名中未带有“国学”“国粹”等字眼,但又与民国时期国学密切相关的书籍,这些著作有利于了解民国时人所认识的国学、厘清近代国学发展的脉络,对了解近代学术史发展大有裨益。
本书主要围绕自然国学、人文国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外哲学与文化比较、中外哲学与文化交流等多学科的学术动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收录多篇学术成果。全书分为“格式探讨”“前沿探索”“古学发微”“经典释读”“哲学批评”“比较逻辑学”“比较华学”“跨文化视角”8个版块,为读者提供参考和借鉴,力求开掘文化资源、积淀文化力量、凝聚文
《经学文献研究集刊·第二十二辑》是一本有较高学术质量的纯粹学术性质的出版物,共汇辑学术名家与学术新秀精心撰写的论文十一篇,文献学术价值很高,内容涵盖领域广,涉及经学、礼学、校勘学、文献学、版本学、历史学等传统学术的多方面的各层面的蕞新研究成果,辑录善本佚文,发前人之所未发,见前人之所未见,推陈出新,包罗宏
1829年刊刻完成的《清经解》囊括了从清初到乾嘉时期众多知名学者的所有重要著作,内容涉及经学、小学、史地、算学、金石等诸多方面,以经学为主。1886年,王先谦又仿照《清经解》的体例,将乾嘉以后以及《清经解》遗漏的经学及相关著作汇集刊刻成《清经解续编》。两书合璧,清代学术之精华几乎被囊括其中。不过,《清经解》及《续编》也
中国经学(第二十五辑)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儒家思想文化的重要核心载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古代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都注重修身、齐家、治国、立德等,其根本则是四书五经。现代人要想真正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四书五经是必读经典。《全彩图解四书五经:彩书馆(16开四色平装)》精选“四书”“五经”中的经典内容,并增加注音、注
本书是杭州全书·余杭丛书之一种。书所收的15篇文章,均摘自《章太炎全集·演讲集》,集结了章太炎先生在不同时间、地点、场合所发表的关于国学的演说。主要内容涉及中国文化的根源、国学统宗、国学概论十讲、中国文学、求学的目的等。其中国学概论一文,深入浅出的将国学的本体、治国学的方法道明,并且把经学、
本书收录民国时期有关“国学”著作近百种。近代以来,对“国学”讨论是民国学术界的一大热点,产生了大量的文章及著作。第一辑所选取的即是在民国时期有关“国学”“国粹”“国故”的著作,这些著作有利于了解民国时人所认识的国学、厘清近代国学发展的脉络,对了解近代学术史发展大有裨益。
2013年起,由北京市总工会主办,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承办,中国紫禁城学会协办的太庙国学讲坛在太庙开讲,至今已举办41场。本书从41场里面挑选了15讲内容进行整理,涉及宫廷建筑、历代服饰、宗教文化、古代书画等内容,以探知传统文化真谛和工匠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