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世界的十天》是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里德(JohnReed)亲历俄国“十月革命”的经典纪实。本书真实地记述了作者在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前夕至十月革命胜利的十几天(1917年11月初至11月18日)里,目睹的“一段剧变的历史”。在这段“震撼世界”的伟大日子里,约翰·里德怀着极大的革命热情,秉持记者的职业操守,积极活动在剧烈
几个世纪以来,低地国家(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一直位于西欧的十字路口,它们的国土面积虽然相对较小,但对欧洲经济、宗教和艺术的发展均有巨大贡献。在国际层面,该地区往往既充当周边大国如法国、英国和德国的调停者,又充当缓冲区。三国之间往来密切,与邻国的交往也十分频繁,离开了其中的任一国家,比荷卢的历史都无从谈起;而若忽视了低
本书以"博雅弘毅,文明以止"为指导方针,将英语教学和通识教育相结合,让学生通过了解英国的历史文化与兴衰历程,培养其中外文明互鉴能力,实现外语水平、思辨能力、跨文化交际和人文素养同步提高的教学目的。本书内容以时间为序,涵盖了英国历史发展的六个阶段,即罗马时代、从盎格鲁一撒克逊时期至封建时代、民族国家形成时期、从农业社会向
1204年,以收复耶路撒冷为名的十字军改道东罗马,攻陷君士坦丁堡,大肆烧杀抢掠,将这个古老的东方都城洗劫一空。这是君士坦丁堡有史以来的首次沦陷,也是东罗马帝国固若金汤的神话首次破灭,由此这个强大的帝国被划开了一道口子,内忧外患沿着撕裂的创口汹涌而入,*终覆灭了整个帝国。那么,这次东征为何更改路线?是威尼斯总督的有意为之
19世纪末的古老欧洲濒临没落,20世纪初的文明大陆陷入蛮荒。欧洲国祚超长、疆域最广的哈布斯堡王朝也在民族主义的热潮和世界大战的硝烟中分崩离析。威廉·冯·哈布斯堡就生活在这个剧变的时代。他既是佩戴金羊毛骑士团领饰的帝国大公,又是披甲上阵的红色王子。哈布斯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陨落,让他建立乌克
本志全面记述了1978—2010年上海市劳改系统的全貌,由序、凡例、编纂说明、概述、大事记、正文、附录、编后记等组成。
本书以消失(已被毁或被拆的)或行将消失的(原建筑尚在,但影院功能丧失,被移作他用的)清末、民国时期建造之影剧院为线索,图说老上海影剧院前世今生,并辅以文字简述。追寻上海城市变迁轨迹,追忆并记录近百年来与这座城市息息相关却被淡忘的人文故事。本书分“影院话旧”、“行号旧档”、“马路小考”、“弄堂忆往”和“逝鸿片羽”五大栏目
本书讲述德国的形成历史与变迁。德意志骨子里交融着音乐和哲学的光辉,历史上却充满着铁血征伐。本书用通俗的笔法,将德国历史的来龙去脉交待得清清楚楚,对这个民族的心理解读极为到位。它的自律、自省和严谨,让这个民族令世界不敢小觑。让我们带一颗肃穆的心去敲门,跟德意志人一起走过他们的铁与血的历史。
一手牵着东方;另一手拉着西方;俄罗斯人有着冷静沉郁而激情豪迈,最冷又最热的民族性格! 本书是一部关于俄罗斯的通俗史著作,讲述了公元9世纪至今俄罗斯形成、发展的历史,描述了发展过程中的权力争夺、朝代更替、领土扩张,以及辉煌一时的文学成就。内容扎实丰富,语言流畅生动,夹叙夹议中不乏精彩的点睛之笔,有较强的
《16-17世纪西欧人眼中的俄罗斯》以俄语、英语的文献、专著和论文为主要参考资料,同时吸收了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作者从西欧人俄罗斯观形成的基础、形成的过程,以及西欧人眼中的俄罗斯形象三方面入手,对16-17世纪西欧人对俄罗斯认识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做了介绍和评价,亦探讨了西欧人早期对俄罗斯认识的观点对双方产生的影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