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细腻笔触回溯了刘昌明院士的传奇一生。刘昌明生于战乱年代,辗转求学,矢志于水文探索。在学术征程中,他于西北铁路沿线精准构建水文计算模型,为工程筑牢根基;深度钻研南水北调工程,科学权衡利弊,精心规划水资源配置;全力攻克华北节水难题,创新理论与技术,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率先倡导生态水文前沿理念,为水生态和谐发展保驾护航。本
孙承纬,爆炸力学专家。他提出的爆轰传播和驱动的计算模型,论证激光辐照效应的联合作用模式,为中国核武器起爆技术和综合性能的提高以及强激光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倡导并开拓中国电磁发展、磁通量压缩技术的实验研究,领导开展对电磁驱动准等熵加载前沿领域的探索,推动了核武器物理实验室模拟研究工作。
本书是关于现代学者施蛰存先生最详实的个人传记,按年编排,每年内按时间纂辑施先生的主要经历、与施先生有关的社会大事与人物。增订本新增30万余字,细化、确切、匡正、完善和丰富“初版”原有的内容、细节,以及编年体例,以“引文”形式增补撰述,去伪存真,并校勘相关文本、史实,坚持“事录有据,录有出处”,并强化既审慎使用“引文”,
清史馆由民国政府设立,属官方修史机构。该馆累计聘任总纂、纂修、协修、提调等一百余人,所聘主要是清代光绪、宣统年间已有声名的科举文人。本书既是对清史馆这一机构的研究,也是对清史馆文人群体的研究,同时也利用清史馆未刊稿本对《清史稿》编纂过程进行了考辨。本书首次提出“民国时期的光宣文人”这一分析框架,考察了清史馆同人在史观、
1974年,梁实秋与韩菁清在台湾相遇,随后相濡以沫十三载。本书精挑细选了80余篇能直触俩人内心情感的书信,向读者展示爱的温馨,爱的纯真,爱的甜蜜,爱的启示。虽逾古稀仍坦然奔赴爱情的大文豪,其书信字里行间透着真挚热烈。这种无视年龄、饱含热情的爱情观,不畏闲言碎语敢于遵循内心的赤诚,在这一封封书信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铜陵市义安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秀美、物产丰饶,在千年文明积淀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特色鲜明的义安文化。为挖掘和展示义安区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义安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义安区政协组织编写了《义安历史文化丛书》。本丛书共分5卷,每卷20余万字,共100多万字,分别为历史风韵卷、人文风物卷、
本书收录1949年以前徽州文化、教育、科技、经济界突出成就者共200人,分为政治军事、经济实业、宗教人文、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体育杂艺六类,其中政治军事37人、经济实业32人、宗教人文42人、科学技术24人、文学艺术59人、体育杂艺6人;歙县93人、休宁38人、黟县16人、祁门14人、婺源14人、绩溪13人、太平12人
浙江文化名人传记精选修订丛书(市场版)之一。沈括(1032-1296),字存中,杭州钱塘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也是北宋重要的政治改革家之一。沈括的研究领域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农学、医药、文学、史学、音乐、美术等众多学科。他是横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大领域的通才。他的《梦溪笔谈》更是被誉为中国
《谁人不识君》是“致美岭南”系列的六本书籍中专门写岭南先贤的图书,选取岭南地区不同领域的代表人物,讲述从古代到近代诸位先贤的伟大事迹。岭南先贤不仅在岭南史上树立了一座座丰碑,也在中华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或求真务实、或锐意创新、或心怀天下、或刚正不阿……熠熠闪光的人性光辉在他们身上得到集中的体现。该书通过一系
本书是关于吴昌硕研究的学术论文集,收录了关于吴昌硕的研究论文十余篇。本书分为几大主题,首先是关于吴昌硕生平的研究,其次是关于吴昌硕著作的研究,再次是关于吴昌硕交游的研究,最后是关于吴昌硕艺术成就的研究。本书收录的论文,均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引用文献较为丰富,论述翔实,均有所依据。其中的部分论文,引用了最新发现的文献,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