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框架作为参考,界定水生态系统资产定义及分类,界定水生态系统负债,构建核算指标体系。探讨水生态系统各项功能的存量及变动情况,在此基础上,参考国家资产负债表编制框架,对水生态系统资产负债进行核算,以此构建水生态系统资产“存量一流量”核算框架。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水生态系统资产核算框
本书针对高寒能源基地地质环境问题,在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青海高寒能源基地区域水文地质结构、地下水类型和赋存规律;探讨了暖湿化进程加剧和采矿活动影响下的地下水循环、冻土及地表生态环境演变特征;提出了区域含水层与地质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对策和建议。
本书结合城市各种水环境既紧密联系又自成体系的特点,通过管理学知识将水环境的政策、组织、供水、污水、节水、中水及雨水、地下水、垃圾渗滤液、河湖水、生态湿地、临海水、智慧系统等有机串联起来,融合形成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按照学科体系特点,逐一展开,共12章。修订版更新了第一版的内容,同时新增了3个章节、12个案例、若干思考题以
本书共分6章,分别是综述、系统设计、工程案例、治理经验、治理成果、总结及可持续发展。本书将水环境治理的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相结合,在城市水环境整治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有助于推动我国城市水环境治理和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的健康发展。
本书基于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成果,结合大详实的三峡水库长系列水生态环境实地调查监测资料,进一步总结研究了三峡水库高水位运行期(2011年-2015年)的水生态环境特征,并针对有关问题提出了保护管理对策建议。全书客观评价了三峡水库高水位运行期干支流水质、水生生物、富营养化和水华爆发状况并分析了演变特征,
本书立足于水环境治理领域采用PPP模式的重大”需求牵引”,旨在解决水环境治理PPP项目依效付费缺乏理论基础、激励合同中出现的激励不足和激励不相容的问题,为水环境基础设施的提质增效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
本书主要面向河流健康、生态流量保障及生态调控等国家生态保护与修复重大需求,分析水电开发条件下河库系统特征及分类,并针对不同类型河库系统的生态需水问题,探讨生态需水保障对象及其需水特征,揭示典型河库系统生态需水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高坝大库、山区小水电等不同类型河库系统的生态需水核算方法,构建不同类型河库系统生态需水
本书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黄渤海近海生物资源与环境效应评价及生态修复”(2018YFC1406400)的成果之一。系统总结了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内涵、计算方法及与复杂性的关系,提出了近海食物网的构建方法与稳定性评估技术,并基于全球上百个近海生态系统食物网,研究了食物网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最后以渤海典型生态系
本专著从局地到全球视角,进行小型水体的水环境评估。研究内容始于中国南方广泛分布的农业水塘。专著提出保育这种有着千年以上历史,但是容易被忽略的小型湿地生态系统,存在多种技术和政策的挑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接着,专著以长江下游茅山地区的局地低山丘陵小流域为例,先后采用针对性适配的HSPF水环境模型,从源码层级改进的SW
本书是根据国家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网(广西片区)、广西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海洋环境监测数据,以及广西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对广西近岸海域开展的科学调查研究编写而成,通过评价广西“十三五”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揭示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演变规律,同时引用自然、社会、经济概况和污染排放等相关多元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深入探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