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办的学术集刊。《北大史学》前已按照一年一期的速度,出版了20辑,自第21辑开始,《北大史学》已经改为“专号”和其他文章相结合的方式。本辑为第27辑“欧洲中世纪历史文献专号”专号。内容分为“专题研究”和“学术评论”两个部分。专题研究收录论文14篇,其中8篇为译文,6篇文中国学者的原创研究论文,另收
《中国史学史长编》是一部上起先秦、下迄民国的首尾完整的中国史学发展通史。它采用编章体,以专题化的方式分期论述中国史学的发展脉络,涵盖史家、史书、史官制度、修史活动等方方面面,并且采取了概要加文选的模式行文,特点独具。全书70万字,涉及史著449部,论及史家约600人,其规模远超此前史学史著作,成为新中国第一部贯通古今的
该书是一本写给从事口述史、历史、社会史方向学者的偏专业性读本,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探讨意味。口述史工作及其成果对于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来说,具备深刻意义。原因在于,口述史料(口述史工作成果)可以成为历史研究的重要材料,它借助于音像手段,记录由访谈者精心设计的、与被访者间的对话,通过被访者对历史的口述,既可以弥补历史文献
本书是作者在几十年编辑工作之余撰写的重要学术文章的精选。一是近代史学论文。二是对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论述和点评文章。三是关于如何打造精品图书、锻造高素质编辑队伍的编辑学文章。四是书评。本书收录文章全部在国内报刊公开发表过。作者系人民出版社原副总编辑、二级编审,现任中国编辑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首届全国优秀中青年(图书)编辑
新史学(第33辑)重点话题是传统与历史的对话。本书属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的历史学和历史学家阶段性成果。全书分4个栏目。史学史与史学理论专栏,遴选论文6篇,首篇《与保罗·韦纳对谈》由法语原文直译,几位当代知名文化学者与史学大师保罗.维纳围绕史学研究一些重大理论问题进行对谈,可谓是古典史学家的夫子自
《史微》为考镜六艺及诸子学术流变而作,仿刘知幾《史通》例,分为内外篇,共八卷三十八篇。首卷总论史为六艺、诸子之源,及代官沿革。其余各卷分论儒、道、墨、法、兵、名、纵横诸家术“五经”宗旨等,力求恢复其本来面目。本书继承发扬章学诚“六经皆史”理论,提出“六艺皆史”“六艺由史而经”。其所引据,多秦典籍,于清代学者之说则唯取章
《邂逅:后现代主义之后的历史哲学》是以当代历史哲学为主题的系列访谈。受访者是海登·怀特、弗兰克林·安克斯密特、阿瑟-丹托、耶尔恩·吕森、格奥尔格·伊格尔斯等当代极具原创性的历史哲学和史学理论学者。在访谈中,十一位学者回顾并评论了自身的学术实践和当下的思考,让我们看到了经历“后现代主义”的转向之后.当代历史哲学的丰富面貌
在过去10万年里,人类建立大型合作网络,以此积攒了巨大的力量。然而,持续不断的发明与征服也将人类推入了一场生存危机。全球生态濒临崩溃,虚假信息泛滥。我们正一头扎进可能毁灭我们自身的、由新型信息网络组成的人工智能时代。 人类如此智慧,为什么却总是倾向于自我毁灭?我们为什么走到了生态和技术自杀的边缘?当非人智能威胁到人类的
本书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哲学史的梳理,而是对历史哲学的问题谱系在纵向维度上的考察。第一部分主要梳理历史哲学诞生之前,历史、天命与人为的张力;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历史神学对历史哲学的重要影响;第三部分主要揭示德国历史学派及哲学家在历史哲学方面的思想贡献。尤其是以黑格尔和康德分别代表的“思辨的历史哲学”与“批判的历史哲学”及其所开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是国家选拔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关系广大考生切身利益,关系教育公平,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生考试统考科目的大纲,由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统一编制。该套图书是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权威性文件,规定了研究生考试涉及的思想政治理论、英语、数学、法律等17个学科的考查目标、试卷形式、试卷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