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文化学刊》由中国人民大学基督教文化研究所主办,也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的成果之一。后现代思想通常被认为是对现代性的反思、批判甚至超越,在一个越来越世俗化、碎片化和去中心化的后现代性中,如何理解后现代思想家本雅明、薇依、罗兰巴特、福柯、德里达、巴塔耶、克洛索夫斯基、布朗
这是国内第一本全面研究西方宗教互联网传播的专著。全书以西方基督教与互联网的关系及其影响为研究对象,对梵蒂冈、美国、加拿大、德国及英国等的部分地区的信众网络使用状况进行了调研,就梵蒂冈天主教官网和基督教新教几大主流教派的网站内容进行了近半年的跟踪观察,重点考察了西方基督宗教面对互联网传播的主动应对,描述与概括了西方基督宗
《与日新增》是马丁路德诸多著作中最短小精炼的一本,马丁·路德是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发起人,基督教新教的创立者。他在神学上强调因信称义,直接挑战教皇权威,宣城信徒可直接与上帝想通而成为祭司,无需神父作中介。本书是他早期布道、评论和灵修材料的选编结集,对基督徒灵修具有指导意义。它不同于马丁路德以往著作多以圣经注释、神学
《竭诚为主》是章伯斯的灵修和演讲文集的汇编。本书稿为翻译作品,作者奥斯瓦尔德·章伯斯为20世纪初的英国牧师,《竭诚为主》这本充满古旧信息的经典灵修作品坚持救赎的客观性与真理性,提醒信徒信仰的根基的意义。每天一篇,共365篇,篇幅短小精悍,教导人时刻警惕骄傲、贪婪、诡诈、放纵、情欲、嫉妒、仇恨等败坏人生命的不良品性,用敬
《中国化与大公性双重张力下中国天主教会》一书以中国化与大公性双重张力下的当代中国天主教为论域,全书点面结合,侧重考察和反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天主教在中国化和大公性双重维度内的自身建构与路径探索。 全书在结构上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编综观篇:1978-2012年中国天主教实体发展与文化主体建设; 第二编田野篇:天主教中国化
本书试图借鉴社会经济史、宗族史、华侨史的研究方法,尽可能对与自立运动相关的要素进行量化分析,同时对自立运动的内部动因进行解释,并希望以此勾勒出本土教会成长的大致轨迹,同时为避免在研究中只见机构不见人的弊端,笔者在进行一般性描述分析的同时,选取了几个较为典型的个案进行深入分析,在此过程中笔者将不避烦琐,力图对相关人物的活
本书共分三章,主要内容包括:克服本体一神学:从海德格尔到卡普托、卡普托的事件神学:解构“本体一神”、卡普托的诗学:解构“逻辑学”。具体内容包括:当代西方对“本体一神学”的诊断;当代西方对“本体一神学”的克服;卡普托对“本体一神学”的反思;卡普托对事件哲学的谱系梳理等。
本书重点突出作家创作中的自由与爱的人学主义思想,从知识分子启示录和新宗教意识的角度研究其宗教话语的表达机制,选择重要的文学作品,如早期的代表性作品,以及后期的所谓“五大思想小说”(即《罪与罚》、《白痴》、《群魔》、《少年》、《卡拉马佐夫兄弟》)来进行实例剖析,同时,也带着问题意识深入考察作家反对环境决定论的宗教本体论缘
《神学人论导论》,指出本领域问题中待发展的题目和目前的疑难,及其前景,同时给出规范。作者在为"神学人论”学术研究及学科建设方面的基本内容给出线索和框架的同时,对于一些重要题目的不同意见提供广阔的相关信息;也包含丰富的参考书目。在“梵二”会议后形成的神学体系及教科书体系中,本书为当代《神学人论》指出成熟的模式和规范,以及
本书为圣经文学研究系列丛书,13辑之前是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本书是河南大学文学院圣经文学研究所主办的对圣经从文学角度进行的纯学术研究,本书跳出了宗教性,不涉及信仰,以纯文学的视角来研究,本辑特设“使徒保罗研究”专栏,意在推动学术界和读书界对于保罗的深度理解和认知。其中首篇论文围绕着保罗的代表作《罗马书》,引介西方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