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铜器艺术历经千年,青铜器广泛应用于装饰祭祀礼器、炊器、食器、酒器、乐器、车马饰、兵器等方面,其自身也具有独立的形制且包含深刻寓意。 本书精选中国青铜器艺术中最有代表性、最具视觉美感的图案,从多文化、不同社会背景的角度阐述了青铜器图案、纹样的表现、内涵和意义,向世界亮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底色,展示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
本书以学术科普的笔触,介绍旧石器时代的基本概念和古人类生存、演化及旧石器时代文化、技术发展脉络;以具体案例介绍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方法、理念和研究成果;描述国内主要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内涵和文化、遗产价值;记述从事古人类学研究的知名中外学者的建树和励志故事。
巫山江东嘴墓地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巫峡镇,是一处以汉代墓葬为主,包括两晋时期墓葬的墓地。本书以江东嘴墓地1998~2004年先后五次发掘的102座墓葬为研究内容,将江东嘴墓地的墓葬分为五期,各期年代分别相当于西汉中期、西汉晚期、新莽至东汉早期、东汉中晚期、两晋时期。江东嘴墓地出土器物的演变序列较为完整,为建立峡江地区汉晋墓
战国秦汉时期武陵境内的窖藏十分丰富,所出多为铜器,器类涉及錞于、扁钟、钲、洗、鍪、釜等,其出现与山川祭祀有关,背后的人群很可能为当地的蛮夷。其总体变化呈现为:战国中晚期出现、战国晚期至西汉阶段发展、东汉早期几乎不见、东汉中晚期兴盛、之后急剧衰落和消亡;窖藏器物由乐(响)器、到乐(响)器与生活日用器的构成转变;分布则为各
本书从作者近年发表的论文中选取了18篇有代表性的成果,所利用的出土文献分别是清华大学藏战国竹书、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湖南长沙马王堆帛书。大部分内容与前诸子有关。其中清华简是作者近年研究的重点,例如论证《保训》的“中”就是“公平公正”的理念;主张《心是谓中》属于前诸子的心论与命论;提出《汤在啻门》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彩绘符号陶片;人头形器口彩陶瓶;鲵鱼纹彩陶瓶;红陶人面像;旋纹尖底彩陶瓶;圆圈网格纹鸟形彩陶壶;变体神人纹彩陶瓮;镶骨珠骨簪;折线纹桶状彩陶杯等。
本书将2024年间向社会发布过的近20项成果汇集成册,主题涵盖夏文化研究、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夏商周)、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沉船考古、城市考古等。
秦始皇帝陵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在2009年开始进行,许卫红担任了前期工作的领队。这次历时十余年的工作采取了保护与发掘同时,展出与发掘同步的模式,更添加了讲好故事的理念。于是,有了这本关于秦代历史的社科科普作品。 看过兵马俑,更要看懂兵马俑,夯实中华民族的文脉之基。本书基于作者三十余年的秦汉考古经历,以
本书是中国古兵器研究开山之作,分别从石兵、铜兵和铁兵三个类别,自先秦时期到明清时代,讲述中国古代王朝的兵器变革。在本书中,作者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并辅以百余幅图片,以立体的面貌呈现了古代王朝兵器的样貌,展现出中国古兵器史的演变历程。通过本书,读者可以从中看出中国古代兵家思想变化、社会生产规模,进而还原出古代生产生活以及军
本书书分为“方寸绘诗唐”“咫尺显万象”“万里共朝晖”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介绍唐代诗歌繁荣和窑业创新,长沙窑开创彩绘诗文,另类呈现“诗的唐朝”;第二单元表现长沙窑瓷器诗文包罗社会万象,通过民俗风情、教育观念、酒文化和爱情婚恋四个方面来阐释唐代市民阶层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思想;第三单元展现长沙窑瓷器行销遍天下,从商品经济、市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