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夏传才先生的课堂讲录,全面吸纳众家研究成果之长,综合评述十三部经典的来龙去脉、旨趣意涵,又不断吸收新资料,边讲边改,历经十七年成书,深受欢迎,将古奥艰深、卷帙浩繁的十三部经典讲解得清楚明白、意趣迭出,是了解十三经的基本入门书。
本书由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十几年来深入学习并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刘余莉教授的讲稿整理而成。 全书分为修身篇心态篇志向篇礼仪篇智慧篇五册。每一册针对其中一个主题阐述,内文多为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文后附有《群书治要》名句拓展学习和德育故事插图,全面丰富孩子的国学素养和学习需求。
本书是周振鹤先生2012年至今发表文章的结集,主题庞杂,内容广博,涉及历史地理学、语言学、古籍版本学、中西文化交流史、移民史、城市史、谱牒史等等。
《国学杂志》系尼山学堂论文集,每年出版两期,为纯学术著作。目的是按照古典学术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能够培养出一批学科基础宽厚,能够潜心中国古典学术研究,继承、研究、创新中国古典学术和传统文化,能够“继绝学、铸新知”的拔尖人才
本教材选择中华传统文化元典,即:《周易》、《尚书》、《左传》、《四书》、《老子》、《庄子》、《孙子兵法》等十部经典著作进行系统介绍和集中学习,在详尽介绍经典著作的成书年代及其作者,全书的主要思想及其艺术特色,特别是在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之后,以精读为手段,选择经典著作的经典原文进行导读、分析,力图举一反三,
国学经典,精心设计、精致美观,烫金工艺皮面精装;装帧精致结实耐用,锁线精装随意翻阅不掉页;原著正版精读原典,配备原文+简明的注释和白话新解;精美插图,生僻字、多音字、多义字一网打尽,为阅读增添兴趣。
本书分为门径篇与登堂篇:上篇介绍基本材料、知识与方法,下篇藉评述民国初叶国学运动中的人物与教育,探讨其中蕴涵的各种问题,同时对现今教育问题亦多有品评。作者研究国学从史识入手,系统的掌握国学的治学门径和对治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同时引进外部参照系,通过与国外的诠释学对比,凸显中国本土文化的特质。
中华传统文化,在“五四运动”以后颇不易谈。有人褒扬之,说它怎么好,亦有人厌弃之,说它怎么怎么坏,而且遗毒至今,让我们抬不起头来。而称颂的或批判的,对于传统文化到底内涵如何,却往往同样不甚了了,各以偏见与误解抵死相争。本书不想再重复那些争论,独辟蹊径,由“人”的角度切入,就人的体气、饮食、男女、家庭、社会关系、天人关系、
泰山文化的主题与核心是神文化,即以泰山为载体和对象,关于崇拜和信仰的文化。本书从古代神话入手,追溯了从原始社会起源的泰山崇拜,历代帝王的封禅求仙,泰山与阴阳五行,泰山宗教与信仰的形成、发展、衍变,泰山诸神的行化以及在历史上的巨大精神影响。本书观点新颖,资料详实,有首次披露的泰山文化史料,也有民间调査的鲜为人知的传说习俗
本书分六编,首先从泰山的形成和名称的来历谈起,详载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的具有极高美学价值和独特风格的风景名胜,继而历述各朝封禅祀典及泰山宗教、泰山石刻、旅游等内容,并介绍中国最古老的泰山齐长城遗址。书中彩色插图十页,三十四幅。书末附图表九个,如泰山游览路线图、历代帝王封禅祭告年表等。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傅振伦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