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适合本科生学习的量子力学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理论和应用两部分。第2~14章为理论部分,包含波动力学、狄拉克符号、表象理论、测量理论、体系的演化和全同粒子体系;第15~18章为应用部分,包含微扰论、非微扰近似和散射。本书附录提供了必要的数学工具。本书叙述详细,公式推导细致,有利于初学者学习。同时,本书专门介绍了线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电磁场理论、电波传播理论、天线理论与技术、天线在通信中的应用及天线的工程设计,较充分地反映了电磁场与天线发展的最新技术。全书分为上、下两篇,共13章。上篇为电磁场理论(第1~6章),内容包括:矢量分析与场论基础、静电场、恒定电场、恒定磁场、时变电磁场及平面电磁波。下篇为天线技术(第7~13章),内容包括
本书共两篇十六章,采用直观的示意图解释说明了:时间为什么变慢、空间为什么收缩,地球周围时间为什么变慢、空间为什么变长等内容。
全书共13章,涉及力学、热学、电磁学、振动和波、波动光学、狭义相对论和量子物理基础等.每章包括基本内容之外,还包括阅读材料、复习与小结、练习题.内容深浅适当,讲解正确清晰,叙述引人入胜,例题指导详尽,全书联系实际,特别是注意介绍物理知识和物理思想在实际中的应用.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非物理类专业本科少学时的大学物理教材和教
20世纪初,物理科学被普遍认为已经臻于完美,物理学领域似乎显得风平浪静,但祥和之下实则山雨欲来。1900年10月7日午夜,马克斯·普朗克用一个公式拉开了一场物理学革命的序幕。随后的近半个世纪里,在尼尔斯·玻尔、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维尔纳·海森伯、埃尔温·薛定谔、沃尔夫冈·泡利、马克斯·玻恩、保罗·狄拉克等物理学史上最伟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物理实验基础知识、基础学习型实验、自主应用型实验、拓展设计型实验。具体内容包括:误差理论、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物理实验基本方法、物理实验设计基础等。
1979年,李政道先生以战略科学家的眼光,创办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CUSPEA,China-UnitedStatesPhysicsExaminationandApplicationProgram),选拔近千名优秀学生前往北美接受一流的研究生教育培养。40多年来,CUSPEA学者们在多个领域硕果累累,创造了一段段
真空电子三极管的出现把人类第一次真正带入了信息社会,从那时起真空电子学已经为人类社会服务了一个世纪,现在它仍然在通讯、雷达、医学成像、受控热核聚变、深空探测、卫星导航、大科学装置等许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本书介绍真空电子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并详细阐述毫米波、太赫兹等真空电子器件的研究方法、新工艺、新材料,及其在生物医
本选题围绕量子物理的四个大类问题进行展开,以难度层层递进的方式,来满足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受众的阅读需求。第一大类:主要是量子理论发展过程中的科学故事,以及有趣历史为主,希望帮助读者厘清量子理论中感兴趣的常见问题。此外,该部分并不涉及十分艰深的理论或者晦涩的公式推导,而是希望以较为清晰的逻辑结构,来帮助读者走出常见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