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讲述了西班牙数百年的历史、危机与踌躇、社会经济的成就以及未来的希望。这段历史不仅是国王和英雄的历史,也应该是耕耘和放牧、航海和官僚制度、法律和书籍的历史。作者对综合艺术令人钦佩的掌握、愉快而直接的风格以及对西班牙历史现实的分析是这本书广受欢迎的原因。
本书是一部详细论述布鲁塞尔历史的名著,它全面而深入地探讨了从古代至近代初期布鲁塞尔的沧桑变迁,全书共分为三卷。第一卷以时间为脉络,细腻地勾勒出布鲁塞尔的城市发展历程,其起点可追溯至古罗马的悠远岁月,直至西班牙人的入侵迫使布鲁塞尔投降,为这一卷画上了句号。在这一漫长的时间跨度中,中世纪布拉班特统治者的频繁更迭占据了大量的
本书探究现代英国的礼仪与文化起源,向我们展示近代早期人们特别是英国人如何通过言语和举止来凸显自己的社会地位,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发展自己特有的礼仪与文明,指出文化相对主义的早期起源,并追溯新的文明形式的发展过程。 作者对文明有独到的见解,用丰富的史料与生动的轶事引证自己的观点。该书有助于我们改变以往对礼仪与文明的刻板印
简奥斯丁的小说迷们将跟随英国皇家历史学家杰里米布莱克,一同去参观奥斯丁所生活和写作的客厅、村庄,去一探18、19世纪的教堂,度假地和战场。本书以奥斯丁的作品为中心,深入探讨了简奥斯丁所生活的时代的英国社会、文化和历史,全面展现了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的社会风貌,呈现了奥斯丁时代独特的文化风景。简奥斯丁所生活的现实世
这是一部年鉴派风格的中世纪文化史名著,作者采用结构主义、象征主义和心态史的理论方法,力图从总体上把握中世纪人是如何看待他们周围的世界的。中世纪的社会、经济、政治和宗教行为都受到当时世界观的制约。本书通过中世纪的通俗文学作品——如英雄传奇、史诗、骑士传奇、吟游诗人的爱情歌曲以及但丁的作品,还有众多拉丁文著作,来探讨中世纪
本书译自法国著名历史学家皮埃尔·诺拉主编的《记忆之场》三卷本的《共和国》卷。原著《记忆之场》是当代法国史学界深具影响的历史著作之一,汇总了法国集体史的研究成果,是一部经典的有关法国国民意识的文化社会史。本书作为《记忆之场》中文版的第二卷,包含了《共和国》卷中的“教育”“纪念活动”2个部分,考察了《双童环法记》、第三区教
德意志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霍亨索伦王朝崩溃后,在魏玛小城制定宪法,采用共和宪政政体,史称魏玛共和国。魏玛共和是德国历史上第一次走向共和的尝试,于德国十一月革命后诞生,因希特勒及纳粹党在1933年上台执政而结束。魏玛共和国存在了14年左右,长期处于严重的经济危机中,却具有惊人的创造力,在德国历史上写下了璀璨光辉的
本书为了解维京时代提供了一个迷人的全新视角,传统的维京人历史以英格兰为中心的描绘话语,实际上只展示了维京世界很小的一部分,作者打破这一限制,为读者呈现维京人从斯堪的纳维亚到丝绸之路的庞大贸易和征服网络。以一颗由红玉髓制成的小珠子为引,从发现它的英格兰墓地追溯至它的起源地——印度古吉拉特邦的作坊,读者的视角从西欧转向北欧
历经数个世纪,英国一直屹立于全球历史的舞台中心,无论是作为征服者、国际贸易的推动者,还是现代化的典范。它曾是全球首个工业强国,掌控着世界上最庞大的帝国,并孕育了持久而具有深远影响的议会民主制度。然而,自1945年起,英国遭遇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战,诸如大国地位的逐渐削弱、殖民地领土的丧失、主要产业的衰退,以及日益加剧的
19世纪30年代是第二英帝国的定型时期。在印度,历经数次迈索尔战争以及马拉塔战争,英国在印度次大陆的优势不再受到土邦或欧洲竞争者的严重挑战。在英格兰,议会改革运动之后,辉格党式的自由主义很快通过改革东印度公司延伸至对海外帝国的治理,维多利亚时代的特质观念——“进步与教化”——逐渐形成。托马斯·麦考莱作为史家已渐为国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