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4BZS013)成果之一。将研究时段界定在唐宋时期,空间范围则以自然地理概念上的“长江下游地区”为基本框架。主要探讨了唐以前长江下游农田水利的开发状况,以及唐宋时期圩田的开发与修筑、圩田的管理、圩田的经济地位、圩区水事纠纷与政府对策、圩区自然灾害频发及环境变动状态下的社会控制问题等。研究中凸显了
本书共9章。第1章是规划背景,阐述规划概况、所需基础资料及现存问题分析;第2章是规划总则,阐述规划必要性、规划目标、规划范围与分区及规划成果等;第3章是水土资源供需分析与评价;第4-7章是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成果;第8-9章是规划实施的效益及保障措施等。
本书基于灌溉排水工程学教材基础上,以水利工程规范为基准,从实际农田灌溉与排水工程案例着手,系统阐述新时代背景下小型农田灌溉与排水工程规划与工程设计前期准备内容、思路、方法和主要设计内容,包括渠系工程设计、滴灌灌溉工程设计、喷灌灌溉工程设计、小型提水灌溉泵站工程设计和农田排水工程设计等,并紧密结合了工程建设及其现代化管理
农村人口基数大,农村用水、饮水安全是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但是大部分农村人口对于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和意识较弱。本书以基层农户为受众对象,围绕“农村水资源高效利用”,从“认识水、了解水至使用水、节约水至管理水”为主线进行主题划分,将已有的水资源管理和节水相关的知识简单化、形象化,编写成册,旨在普及宣传水资源高效利用
本书针对黄河南岸(内蒙段)地下水灌区灌溉及地下水开发利用不科学的问题,重点研究黄河南岸(内蒙段)地下水灌溉演变过程、优化集成地下水灌溉技术;创新地下水承载能力提升的综合治理模式;通过大田试验、模型模拟、遥感技术等科学方法对地下水的运用提出科学合理的优化制度,研发出更加科学高效的地下水灌溉智慧化管理及监管制度,为黄河流域
本书以唐代至清代中后期莆田农田水利体系为研究对象,结合其所处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依据相关水利记录文献,系统分析了莆田古代具有地方性特色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制度、技术特色的起源、发展历程和表现形态,展现了传统农田水利体系之美和古代水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书是一本关于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方面的学术专著。为了解决洪水灾害时期各地区为了争夺排水权利而引发排水冲突的现象,本书在整理、吸收相关研究成果的前提下,分析了排水权及排水权配置的内涵,提出了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与洪水共存”理念的流域排水权配置的指标体系,构建了“初始配置—和谐诊断”的两阶段排水权配置模型,并以苏南运河为例
全书共分7章,内容包括:喷灌技术、微灌技术、低压管道灌溉技术、管道灌溉工程施工与运行管理、渠道衬砌与防渗、地面灌溉节水技术等。本书着重阐述节水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管道灌溉工程施工与运行管理、渠道防渗以及地面灌溉节水技术、节水灌溉工程图的识图等基本知识。本书为全国水利类高职高专院校和农业类职业院校水利工程、
本书针对初级工、中级工和高级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考核要求,介绍了户用沼气、中小型沼气工程的基础知识、运行管理、维修维护以及“三沼”综合利用的相关知识。
本书稿是为加强农技人员知识更新,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服务能力、推进农技推广事业发展策划编写的。由山西省农业机械化学校的优秀教师团队编写。书稿首先对目前国内外主要农业机械的发展和应用现状进行了梳理,之后重点围绕十三个模块进行阐述,分类介绍了不同农业机械的特性、构造、技术发展及应用。十三个模块分别为农业机械的发展及现状、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