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而自由的人从何而来?卢梭以爱弥儿式的教育给出了他的答案。凡教育皆奠立于特定的人性理论之上,并以此为目的。本书从18世纪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出发,以卢梭思想基本原理为始,探讨了《爱弥儿》中的人性发展进程及其理论前提等问题。在《爱弥儿》的教育视野中,本书侧重揭示逐步生成并实现的人性蕴含的多重理论角色:教育的根据、对象和目
本书是一部古希腊罗马哲学专业的论文集,主题为宇宙与自然:古希腊自然哲学诸面向,主编崔延强、梁中和。本书整体内容丰富、知识领域跨度广,主题明确,选文均涉及古希腊罗马的自然哲学、物理学这一块,以及由此延伸出的关于形而上学、神学的探讨。共收录18篇文章,其中,原典2篇,分别为伊壁鸠鲁派、斯多亚派和新学园派关于神学问题的论辩,
索伦·克尔凯郭尔(1813—1855),丹麦哲学家,被誉为“存在主义之父”,是19世纪最富有激情,也最难以理解的哲学家之一。他生活在丹麦黄金时代,一生笔耕不辍,用极为流畅的文字撰写了大量反思基督教精神,分析爱与苦难、勇气与忧惧的作品。在短暂的一生中他不停地思考生命本身,强调“单个的人”的精神生活以及每一个人的“内在性”
本书以“生命解放”为视角,深入探讨“生命政治”的内涵与问题意识演进、生命政治的“主体”回归、生命安全、生命福利、生命自由、生命政治的生活实践,分析了齐泽克“生命政治”思想的出场意义及局限,揭示齐泽克“生命政治”是一种关于生命解放的生命政治,为西方社会的生命政治批判提供理论支持,为当代生命政治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沉思录》是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的个人哲学思考札记,主要思考人生伦理问题,兼及自然哲学,是一本与自己的对话的哲学著作,也是斯多葛派哲学的里程碑。全书以格言体写就,分为12卷,共497则。作者在书中对宇宙、社会、人生展开了一系列思考,是对自我灵魂的拷问,阐释了人的德行、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如何能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等,
本书以法国20世纪哲学家萨特的传记批评理论与实践为研究内容。萨特在建构存在主义理论体系过程中提出,精神分析对于理解个体的命运至关重要,他运用存在主义精神分析理论对波德莱尔、福楼拜和让?热内的生平与文学创作进行了深入解读。本书从萨特的存在主义精神分析理论架构入手,结合萨特对上述三位作家的研究成果,论述该理论成为传记批评方
本书是一部导论性的哲学著作,叙述了从泰勒斯(Thales)到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的西方哲学,并介绍了其中所涉的历史背景,书中还收录了大量精美的图片,涉及到书中所讲述的人物、地点和文件,并尽可能选自所属时代,增强了文本的说服力。
\"本书由两部分构成:前四章主要关注斯宾诺莎的实体的形而上学,后两章则处理思想的形而上学。作者从实体与样态的关系这一基本问题出发,对斯宾诺莎的思想体系进行了细致分析,反驳了一些在学界中广泛流行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阐发了诸多具有原创性和争议性的主张,为理解斯宾诺莎的形而上学开辟了新的进路。最后,作者论证,斯宾诺莎何以能够
本书围绕着人的生存境遇这一视角,考察在主体哲学衰落后,福柯的自我思想是如何解决这一哲学难题的。福柯早期对治理术的研究,其实是对主体解释学的自我技艺如何塑造了客体化的主体的考察。而他对于古希腊-罗马时期哲学的自我技艺的阐释则是为了抵制治理、克服客体化主体这一人之生存困境而作出的哲学探索。本书梳理了福柯对主体解释学时期与古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里程碑式的作品,几乎包括了尼采的全部思想。全书以汪洋恣肆的诗体写成,熔酒神的狂醉与日神的清醒于一炉,通过超人查拉图斯特拉之口宣讲未来世界的启示,在世界哲学史和诗歌史上均占有独特的不朽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