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结合大量一手调研数据、经济实验数据和实地考察案例,尝试对我国农村转型发展的理论与政策进行深度分析。本书主要讨论中国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时期的“三农”议题;从生产要素、人力资本及农户收入等视角探讨了中国迈向农业强国,进而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经验与路径。希望本书能够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中
主流国际贸易理论始终聚焦从国家间技术差异、要素禀赋和企业异质性等供给侧视角来解释贸易基础、贸易模式和贸易利益,忽略了需求侧的重要作用。本书在需求侧中设定非位似偏好和异质性的假定,将收入差距嵌入模型分析框架中,系统分析了收入差距对比较优势演进、企业出口行为等方面的影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本书依照“理论研究—现实考察—实证检验—难点剖析—对策探索”的总体研究思路,深度挖掘京津冀区域内地方政府间财政策略性互动的内在逻辑和实践效应,构建地
本书从日常生活视角入手,以村寨文化展演的“旅游化”生存环境为切入点,基于“旅游开发利用与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开展田野调查,从旅游展演的实践逻辑和影响效应两个层面对旅游展演与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关系进行系统研究,包括身体、关系、效能、认同四个不同维度的“具体而微”“互动深描”式透视分析,探索如何从身体实践、主客关系、集体效能
本书主要围绕产业转移如何驱动沿黄城市群工业高质量发展,从不同维度进行了路径探索。首先,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工业高质量发展,引出了产业转移与工业发展存在的联系;其次,梳理了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与测度方法,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企业工商注册信息测度产业转移的方法,并刻画了沿黄城市群工业转移的现状;再次,从创新、协调、绿色、
本书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研究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首先,多维度评判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阐释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存在的问题和现实基础;其次,围绕创新驱动发展、质量升级与标准治理并重、制造业服务化等方面,研究我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的根本动力、基本路径和发展模式;最后,提出相关政策
本书围绕消费者信息行为展开。数智背景下,消费者信息行为复杂多变,本书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和计量经济模型的理论分析方法,探索消费者通过视频广告获知商品信息的行为、推送干扰下的信息更新行为,以及线上跨平台信息对比后的信息使用行为。通过对这三个信息环节的讨论为商家的市场需求预测、市场开发以及营销策略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本书系统梳理国际能源核算的发展进程,以SEEA-Energy(2019)为理论基础,从能源卫星账户的国际实践经验出发,设计中国能源卫星账户框架,并结合中国能源核算的现状与局限性,试编中国能源卫星账户及其指标体系,从而基于试编的能源卫星账户、能源供给使用核算和能源投入产出核算,在国家、区域、行业三个层面进行能源应用分析。
本书主要分为国际投资基础篇、“一带一路”倡议篇、案例篇。国际投资基础篇对国际投资的基本概念、投资理论、资金来源、各种投资方式及投资风险等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探讨。“一带一路”倡议篇从区域国际投资合作的前景、投资环境、重点投资领域、投资状况、产能合作、投资争端解决等方面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国际投资进行深入剖析。案例篇从区域
本书从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角度介绍了农产品供应链的消费者偏好挖掘、绿色生产、质量分级以及绿色认证等策略,为农产品利益相关者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为我国政府推行可持续农业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书以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农产品供应链为对象,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安全健康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