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广西弄岗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15ha动态监测样地的第一次调查资料,采用双关联g(r)函数点格局方法,分析了雨林中出现个体数≥15株的160个种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以及不同类群间种群分布的差异。研究表明:160种木本植物中有146种在0-10m的尺度上呈聚集分布,且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大,聚集度呈下降趋势;物种的种群
本书以大兴安岭地区典型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在大量二类调查数据、固定样地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冗余分析、结构方程等方法量化了地形、土壤和林分条件对林分天然更新能力的影响,提出了制约该地区林分天然更新的关键可控因素;借助于泊松回归、地理加权回归等近现代统计学方法构建了林分尺度和经营单位尺度的更新数量模型,研究了典型次生林不同树种
本书系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性科学考察文集,内容涉及保护区的自然地理、野生动植物资源、大型真菌和土壤微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社会经济状况、保护区规划和有效管理等方面,书中还收录了在保护区开展的特色科研工作报告,如:杂色山雀的繁殖生物学、赤松的遗传多样性、水杉的迁地保护、藻类初步调查、金龟总科昆虫调查研究等。本书图
古树名木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优化城市自然环境,丰富城市人文景观都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是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作者在阐述国内外古树名木保护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古树名木保护的实际,对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本书分为橡胶树死皮研究进展、橡胶树死皮发生与恢复机理研究总结、橡胶树死皮防治技术研究总结三篇,内容包括:国内外橡胶树死皮发生概况、橡胶树死皮发生机理研究进展、橡胶树死皮防治技术研究进展、我国主要植胶区死皮发生情况等。
本书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北京大兴南海子公园、朝阳公园、北京植物园、松山自然保护区以及西山国家森林公园设置城市森林生态环境监测站所获得的第一手实验数据、资料为基础,分析各公园内设置的生态环境监测站采集的数据,以SO2、NOx和O3为代表,研究气体污染物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探究城市
本书的编写紧密围绕加强乡村人居林的建设与提升这条主线,结合安徽省乡村绿化特色,归纳各类乡村林的营建模式,总结营建技术。本书由七章组成,重点介绍了乡村片林、乡村庭院林、乡村道路林、乡村水岸林和乡村游憩林等六类乡村人居林,分别从概念及特征、营建技术要点、树种选择和营建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对人居林树木栽植技术、树木管护技术
本书内容分为“名树”和“名药”两大部分,较为详细地介绍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知名的民间树种和医药。“名树”部分集中介绍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各县(市)所辖乡镇较为知名的树种;“名药”部分主要介绍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苗族、侗族、汉族、布依族等民族传承下来的民间较为知名的医药。
在教学与改革的同步作用下,老师们持续总结,不断凝练,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改革思路、路径与成效等撰写成一篇篇教改论文,积极投稿北京林业大学2021年优秀教育教学论文征集活动。其中97篇论文脱颖而出,本书选取其中52篇围绕一流课程和通识教育的论文成为本论文集的主要来源,充分体现了老师们在教学领域俯身躬耕的辛勤劳作,潜心育人的
沙棘引种是一项费小效宏、立竿见影的丰富当地沙棘优良品种的工作。利用实施国家948项目(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项目)之机,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组织有关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在三北地区个试点,利用8年时间(0至00年),联合开展了沙棘引种后的初选试验、区域性试验和生产性试验,从中筛选出种可用于三北地区种植的良种。这本书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