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系统稳定性差,因此,该区域是生态风险重点监控区。对该地区进行系统、全面、科学的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从而制定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是该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课题通过遥感和地面调查,整合气象数据、水文水利数据、环境监测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等,研究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生态环
本书围绕环境监测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安排内容,采用*的国家标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突出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内容包括绪论,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地表水监测,城镇污水监测,工业废水监测,空气质量监测,固定源废气监测,室内空气监测,噪声监测,土壤与固体废物监测,辐射环境监测,应急监测等。章末给出了相关的专业网址,方便学习者查询参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教材201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本书共6章,主要介绍我国近岸海域环境现状、入海排污口分布现状、入海排污口污染物排放现状,指出了我国入海排污口监管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入海排放口选址和排放方案比选技术”“入海排污口混合区划定技术”和“入海排污口生态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等管控和监管技术,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全过程管理提供切实、有效的信息化技术支撑。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不仅是科学与环境的问题,而且是能源、经济和政治问题。它涉及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消费和生活方式,涉及各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京都议定书》规定了3种“灵活机制”来帮助缔约方以成本有效的方式实现其部分减排目标,这3种机制是排放贸易(ET)、联合履行(JI)和清洁发展机制(CDM)。主张温室气体减排
《西北地区生态变化评估报告》依据已有的研究文献、数据和资料,对西北地区近60年的生态变化进行了系统评估。在总结过去2000多年环境演变与社会发展中人地关系的基础上,重点对近60年来森林、草地、湖泊与湿地、荒漠植被、绿洲与农业、土壤侵蚀、沙漠化、冰冻圈及河川径流等生态与环境要素的变化进行了评估,分析了其驱动因素;并通过典
本书分为两部分,共计13章。部分立足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知识,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环境影响评价标准、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环境现状调查、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污染源调查与评价、公众参与7章内容。第二部分以环境影响评价基本技能为重点,包括工程分析、产业政策和规划的符合性分析、环境影响预测模型与应用、环境保护措施、清洁生产
为了保护历史监测资料,好地推进地质环境监测机构的公益性服务与监测资料的社会化共享,组织编制了《陕西省地下水质年鉴(1996-2010年)》。 《陕西省地下水质年鉴(1996-2010年)》编录了陕西省西安、咸阳、宝鸡、渭南、汉中、安康、榆林和铜川八市272个监测点的水质监测数据,附有监测点基本信息表,
本书集成了2015年度报告的两个专题报告,包括“一带一路”生态环境状况和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专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