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作物收获后的考种是农业科研中的关键环节。试验小区虽然面积小,但处理程序多,及时进行含水率和产量测试,可有效地防止材料混杂和外界环境对数据准确性产生影响。目前,国外已经实现了对晾晒或者烘干后的小区作物进行含水率、容重和重量三参数一次性智能测量,测产装置也可置于小区作物收获机上与GPS和机载平板计算机组成机载测产系统。
《甘蔗产业提质增效整装技术手册》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专家编著。作者团队围绕甘蔗“耕、种、管、收”全过程,研发、构建形成了甘蔗产业提质增效整装技术,其核心技术在主产区的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本手册将甘蔗产业“整装技术”集成整体化、简单化、科普化,以图文并茂形式介绍了甘蔗整装技术,即甘蔗良种与合理布局、脱毒种
凌云茶文化源远流长,有几千年的饮茶历史。凌云白毫茶是广西唯一被全国优良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的第一批30个国家级茶树良种之一,是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适合制作绿、红、白、黄、青、黑六大茶类的全能茶树良种。全书介绍了凌云白毫茶的历史与地理、凌云白毫茶的价值和效用、凌云白毫茶的种植与管理、凌云白毫茶的采摘与加工、凌云白毫茶的
花生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其生产水平直接关系到食用油供给安全,进一步提高花生生产能力,实现花生增产、提质、增效,事关国计民生,意义重大。近年来,我国花生生产科技水平发展迅速,但产区间差异较大,及时总结和推广这些新技术,有助于提高全国花生整体生产能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对花生的需求。本书以问答的形式,分品种、播
本书为学科基础性工具书,对搜集、整理、鉴定荞麦资源和品种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也为了解品种选育系谱及其亲缘关系提供了参考。内容主要介绍与展示了我国例年来选育、有一定推广应用面积或有一定影响的荞麦品种,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每一品种的名称、来源、生物学习性、品质特性、已测分子标记结果。该书的出版起到了对全国荞麦品种资源收
抗战时期,全国一批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科研人员聚集在柳州沙塘,使之成为“战时农都”。在抗战相持阶段,玉米、红薯、马铃薯等外来旱地粮食作物的引进及传播,有效促进了中国农业科技进步,增加粮食产量,支撑了大后方经济。本书概述战时农都形成的过程及其意义,在此基础上,运用历史学、经济学和文学传播学等理论与方法,展现其在引进及传播旱
本书是国内系统阐述中药生态农业理论与实践的学术专著。主要内容包括中药生态农业的概况及理论、常见模式及综合效益评估、次生代谢与生态中药材品质形成,以及中药生态农业的核心技术即土壤综合治理、病虫害综合防控、杂草绿色防控。为增强实用性,书中还介绍了10种常见中药材的生态种植技术规范。全书内容系统,论述充分,案例丰富,技术实用
粮食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强化单位土地面积上更高的粮食生产能力。水稻是中国的大粮食作物,超级稻产量持续突破,是我国水稻科技进步取得的重要成果,实现水稻超高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技术支撑。 自1996年我国农业部立项了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以来,经过水稻科研工作者持续二十多年的联合攻关,选育了一批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夏播玉米优势产区之一,常年夏玉米种植面积2亿亩左右。随着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单产还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以耐密品种筛选、增密种植、精量点播、水肥一体化、机械化学防控、秸秆还田、机械粒收等关键技术为核心,在黄淮海大面积示范应用,取得了高产突破,实现了产量与资源利用效率的协同提高。希望通过本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全面介绍非洲大陆及相关国家水稻生产、消费、科研及发展动态等方面的著作,全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详细介绍了与非洲水稻生产相关的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人力资源;第二章对整个非洲大陆以及东非、中非、北非、南非和西非各地区近30年来年的水稻生产和消费情况进行了动态分析,对未来非洲水稻发展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