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成之作。本书围绕诗来阐释情,以一个独特的视角来导读《红楼梦》。全书论述了《红楼梦》是诗化的小说、《红楼梦》中的诗歌与诗评、《红楼梦》与昆曲、林黛玉的病与诗、贾宝玉为女性悲剧的见证者,以及《红楼梦》是关于记忆的诗学等方面。作者带领我们重新阅读《红楼梦》的同时,不
本书收录了作者26篇关于李清照词的鉴赏文章,并配有两篇导读。一篇导读主要阐述李清照词在创作方法上的创新,解释了李清照词超越前人、别具一格的缘由;另一篇导读着重阐释李清照自我意识的觉醒,关照李清照的内心世界,既是解词,亦是解人。作者的26篇鉴赏文字,不是按照传统的鉴赏方法对李清照词逐句解读,而是试图通过女性的视角,以散文
本书作者以专业立场和人文视角,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唐诗进行系统而又通俗的现代解读:勾勒了唐诗发展的基本脉络,介绍了唐诗发展史上的重要诗人和主要流派,分析了唐诗的总体艺术特色,欣赏了历代传诵的唐诗名篇名句。其中涉及唐代诗人一百余位,作品近五百篇,可视作一部简明的唐诗发展史、唐诗艺术史和唐诗鉴赏集。本书由电视演讲稿整理
本书从新诗现代性与“段位性”两个维度研讨中国新诗叙事的缘起、演进、手段、形态、机制、规律及其文学史意义。 除了导入性绪论、深化性结语和补充性附录外,本书共有八大主要涵项,依次论述中国新诗叙事的发生因由、历史演进以及叙事诗中的叙事(“运事”)、抒情诗中的叙事(“咏事”)、写实叙事(“纪事”)、呈现叙事(“暗事”)、事态叙
本书以何建明新时代报告文学创作为评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细读法,从何建明文学创作的代表作品时代主题人民精神人物塑造国家叙述大美乡愁理论思想民生文学等方面,对其新时代报告文学创作进行了细致梳理,紧扣作品创作和作家实践本身,试图寻找到一种更能把握中国报告文学规律的评论方式,探索推动中国报告文学理论建设的可能性。
内容提要 唐诗内容之丰富、语句之精妙,反映出中文独特的美感。本书是一本面向青少年的唐诗描红涂色书,精选了36首脍炙人口的唐诗,匹配小学、初中、高中语文课本,用生动可爱的Q版形象演绎诗中情景,用孩子喜欢的插画方式还原诗词大意,把诗词内容图像化。书中人物Q萌可爱,场景道具精致细腻,让人过目难忘,能够极大程度地提高青少年的
中国诗歌的传统源远流长,但在中国诗歌史上,男性文人士大夫或现代知识分子一直为诗歌创作主体,而作为镜像共生的女诗人和女性诗歌则长期被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五四”以降,越来越多优秀的女诗人“浮出历史地表”,了解女性诗歌创作的发展历程,挖掘其生成史、接受史和传播史,爬梳和整理相关的一手文献资料,总结现代知识女性的诗艺探索,变
全书分为序言、小说、诗歌、散文、纪实文学、戏剧、影视文学、文学理论研究、民间文学9章,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新时代侗族文学发展的丰硕成果,全面系统地评介了在全国产生一定影响的侗族作家群及其作品,以及享有盛誉的侗族大歌等民间文学代表作。作品以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的广阔背景为经,以评述不同时期作家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为
《中国诗歌:智慧的水珠》主要诠释中国古典诗歌中所呈现的智慧,分为“诗艺篇”、“时间篇”、“空间篇”、“自然与超自然篇”等四编。就诗歌形式而言,探讨中国古典诗歌在抒情、意象、诗律等方面所呈现的智慧;就诗歌内容而言,探讨中国古典诗歌在时间观、季节观、人生观、历史观、政治观、乡土观、爱情观、生活观、自然观、超自然观等方面所呈
本书主要诠释中国古典小说中所呈现的智慧,从“人性的枷锁”“存在的荒谬”“愿望的喜剧”“心理的黑洞”“好人的报酬”“恩仇的世界”“犯规的乐趣”“他人的地狱”“人际的宿命”“男人的困惑”“情欲的深度”“作者与读者”等十二个方面,探讨中国古典小说如何洞达人性,以及在其古老外衣下那无与伦比的现代性。本书并非为专业读者而写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