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体诗派研究》内容包括:第一章宫体诗派的文学传承,一、女性——前朝文学的讴歌对象,二、指向理想与回归本位:“美人”语义的分化,三、扬弃与继承:宫体诗派的崛起,第二章宫体诗派崛起的历史必然,一、传统道德意识的淡化,二、吴声西曲的影响,三、帝王率先垂范的导向,《》内容包括:四、文学等。
《中国现代诗歌欣赏》是“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之一,是第一部从阅读学的角度全面总结欣赏新诗经验的专门教材,旨在为欣赏中国现代新诗提供系统而切实有效的理论与方法,培养当代大学生欣赏中国现代新诗的基本能力。著者在广泛阅读20世纪新诗作品、全面把握新诗文体特征的基础上,精心选择近百首经典作品,通过对具体作品的鉴赏和分析来
风——华夏上古情歌
本书作者历时数年,以令人信服的翔实史料,较为科学的写作手法,客观而全面地介绍了1954年秋“《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发生的前因后果。通过对知识分子群体在这场运动中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典型言论的回顾与剖析。指出运动规模的扩大,花样的翻新与知识分子阶层的积极参与的有起接的关系,面对历史的叩问与现实的责任,知识分子自身应作深
《中国早期文化意识的嬗变(第1卷):先秦散文发展线索探寻》是《武汉大学学术丛书》之一,该书从文化学的视野入手,根据文化发展的线索来清理散文发展的线索,将先秦散文分为巫卜散文、史官散文、士人散文三个发展阶段,探讨了三个阶段散文的审美取向和写作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嬗变关系。先秦散文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源头。
元朝戏曲
民国章回小说大观二
本书汇集了1950~2000年有代表性的戏剧理论和评论文章,以时间为经,以时代主题为纬,全面展示中国现代戏剧的历史风貌,系统总结中国现代戏剧的历史经验。
本书收录《花间集》所录全部温庭筠词,逐首注释、讲解、辑录历代评论,并收录相关论文、论著名录。
吴小如,本名吴同宝,原籍安徽泾县茂林,1922年9月8日出生于哈尔滨。学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吴小如1932年随父迁居北平,1932至1934年在私立汇文一小读书,1935年在私立育英小学毕业。1935至1936年升入私立育英中学,赶上了“一·二九”学生运动。由于其父1935年回到母校南开大学任教,他便于193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