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焦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深入人心,我国政府对教育和教师教育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本书回顾了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考察了教师教育政策变革的背景,探析了教师教育新政策的理念与目标,以及各项政策出台的背景、缘由、内容、实施过程、实施成效及存在的问题等。书稿还通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地方政府统筹下的农村教师教育一体化研究”(项目批准号:12YJA880062)、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地方政府统筹下的教师教育模式改革与机制运行研究”(课题批准号:BHA120043)、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教育扶贫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本书主要内容有七章:第一章是本研究的逻辑前提与基础,第二章是研究对象的现实基础,第三章是在前两部分基础上探索新建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框架体系,第四、五、六章是对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框架的分解和延伸,第七章是探索新建地方本科师范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内驱力。
本书拟按清末、民国初期、抗战时期和解放前后四个历史时期,分“风云开张师范校(1902-1911)”“坚苦自立弄江潮(1912-1937)”“不系之舟铸师魂(1938-1946)”“涤旧布新探索行(1947-1952)”四章撰述,重点讲述两所师范在创校始末和各历史阶段校园建设、设施设备、章程制度、专业设置、学制变迁、课程
本书以作者在中师任教阶段的30名学生代表为样本,根据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从守望乡村教育、传承中师精神、赓续师生情缘三个方面,以叙事研究的方式展现了一代中师生追逐青春梦想的心路历程。每一个故事犹如一粒教育种子,在中师培养的沃土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也见证了我国师范教育发展的历史印迹。对这些故事的追溯与“深描”,不仅是对中师教
本书讲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一群中师生的故事。通过口述历史的方式,呈现出改革开放以后中师教育发展的社会背景及历史阶段,剖析了促使中师生选择报考的原因、中师生考录情况以及培养模式。展现出一代中师生们“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专业能力和过硬素质,还表现了他们吃苦耐劳、爱岗敬业、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并对其生活状况和
本套丛书共分三册:《湘湖师范在松阳》《“八八战略”在松阳的实践与探索》及《党史百年松阳百事》。《湘湖师范在松阳》是一本关于湘湖师范历史沿革和创业、奋斗、成长轨迹过程的校史类图书。反映湘湖师范在浙江松阳办学的历史,展现湘湖师范自1937年11月淞沪会战后,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一边进行战时教育,一边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本书为华中师范大学老教授的口述访谈录合集,成文形式为一问一答,文稿忠实记载了老教授们的求学经历、成长经历、教学科研经历,同时也梳理了学校的发展变迁史,老教授们的口述共同编织成底蕴深厚、弥足珍贵的“桂子山记忆”,很多历史资料是首次公开发布,生动形象、耐人咀嚼,可以说,这既是一部口述史,也是一部记录个人、学院、学校和社会变
本书以华理建校70周年为契机,由70位华理教师结合自身以在华理的学习或成长经历,结合自身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管理服务等工作实际,从叙事出发,将华理的建设发展历程和华理教师崇德尚善的师德风范融入其中。全书通过呈现——代代华理教师与学校共同成长的故事,凝练核心价值,传承师道文化,旨在引导广大教师立德树人,争做新时代“四有”
本书深入调研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和专业建设等现状,对国内外和广西实况进行分析,形成职业教育学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需求模型。本书通过搭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路径,使得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形式具体化,对职业教育与广西优势产业的“科技研发—创新教学—企业产品需求—成果转化”技术关系进行了实证化研究。本书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