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针对青藏高原北缘及河西走廊地区的实习指导教材,主要内容包括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概述和青藏高原北缘及祁连山河西走廊概况、实习区划分与实习指导、实习设计与实习分区、实习信息化四个部分,旨在通过具体的实习案例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地理学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同时,还提供了大量的监测和观测案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地
本书重点研究孕震构造环境、孕震构造、孕震断层构造、震源物理、震源机制、破裂动力过程、震源机制、地震异常与风险评估、预测方法探索、地震灾害特征与成灾机制、地面运动预测以及先进技术。本书可供地震学和地球物理等专业的科研人员和高校师生参考。
弧后盆地的研究,对了解冈底斯带的演化以及古地理格局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新特提斯洋俯冲的过程,科西斯坦(Kohistan)—拉达克(Ladakh)弧(冈底斯弧的西延部分)和冈底斯弧都形成了较为典型的弧前和弧后盆地。沉积于弧后盆地的沉积岩系其物源主要来自于大陆岛弧和相邻大陆块体风化剥蚀的产物。因此,通过对弧后盆地中的沉积
本书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中国北方巨型砂岩铀成矿带陆相盆地沉积环境与大规模成矿作用”(2015CB453000,2015~2019年)和“我国主要盆地煤铀等多矿种综合调查评价”计划项目(2013~2014年)、“北方砂岩型铀矿调查工程”(2015~2021年)和“北方砂岩型铀矿能源矿产基深部探测技术
卫星跟踪卫星技术探测全球物质分布及其迁移变化的难点和核心问题之一是利用探测数据反演全球高精度重力场及其变化,本书对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进行系统阐述。全书梳理卫星重力反演的发展历程、理论基础和数据处理流程;从数据预处理、重力场解算和时变重力场后处理三个层面阐明卫星重力反演与应用的关键数据处理技术;重点剖析加速度计和星间距
区域气候不仅受局地大气物理过程的直接控制,还受到全球大尺度因子的调控。本书旨在阐释全球变暖背景下这些大尺度因子变化对区域气候和极端气候的影响。本书内容涵盖区域气候变化信息的基础、影响区域气候的季风系统、影响区域气候的大气环流因子、影响区域气候的海温模态、海冰和积雪对区域气候的影响、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区域极端气候事件等多个
三江平原是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汇流冲积形成的低平原,曾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沼泽湿地集中分布区。黑龙江省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三江平原的东北部,区内分布有大面积天然湿地,类型多样,物种丰富,是三江平原原始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的缩影,是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及其它水鸟重要的繁殖栖息地及迁徙水鸟的重要停歇地。本书共分十五章。第
本书系“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之青藏高原强对流及闪电灾害科学考察的总结性专著,由参加科考的五个单位科研人员共同撰写。全书共10章,主要论述拉萨和那曲外场观测及其雷暴与闪电的物理特征,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雷暴、闪电和强闪电活动特征,高原东部地形过渡区域和川藏铁路沿线的闪电活动特征,以及西藏地区的雷电灾害统计等。
本书系统介绍了空间数据库的理论和方法,内容包括:绪论,空间对象及其关系的表达,数据库模型,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技术,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技术,对象关系数据库管理技术,空间数据库引擎,空间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空间数据索引,空间数据库设计,空间数据库发展趋势。本书以空间数据管理模式为主线,重点介绍了各种空间数据管理方式。本书坚
本书是一本综合介绍复杂地表环境下热红外遥感建模核心理论与方法的专著,主要包含以下七个部分:①热红外辐射传输模型的理论基础、发展历程及模型间对比;②山地场景(单一坡、复合坡)下的植被辐射传输建模;③城市场景热红外辐射建模及城市建筑-植被复合场景建模;④地表辐射方向性的时空特征分析;⑤温度角度归一化方法,涵盖光学-热红外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