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安徽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从安徽的相关文化着手呈现独具魅力的徽风皖韵,进入新时代,统筹整理安徽文化精要尤显急迫,作为安徽文化的专业研究机构,安徽省政协文化文史与学习委员会本着提炼精华、浓缩千年、通俗易懂的原则,联合安徽教育出版社共同策划本书。全书为全面梳理安徽文化脉络特色和历史人文优势
本书以方志基本知识为主体,全书共十二讲,从不同层面介绍中国方志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方志这种中国特有的文献形式。主要内容包括:介绍方志的概念和内容,阐明方志的名称和类型,理清方志的类目和体例,讲述方志的起源和性质,论述方志的特点和功能,厘清方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变化,阐述方志的编修理论和方法,阐释方志的史料价值、
《山西地理历史十题——大视角下的山西地理与历史》共分为十个专题,分别为《临边近畿》《走出太行》《胡马南徙》《民族熔炉》《中原北门》《文脉悠长》《唐风晋韵》《山间华章》《晋通天下》,从全国地理的大视角下论述古代山西的地理与历史,从宏观的角度说明了山西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具有的特殊地位。本书所列的十个专题,分别从地理、军事、文
今天富饶的岭南(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岛)和毗邻的安南(大部分北越及红河三角洲)地区,在唐代时还是一片边远地区的蛮荒化外之地,旧称南越。本书即是关于这片神秘而燠热之地的历史文化研究,作者遵循了上帝造物及从诺亚方舟登岸时的顺序,逐一描述了中古南越引人注目的自然风物与山川地貌:从天空到海洋、岩石、河流、植物、野兽与鸟类,当然
本书主要以武汉历史文化和城市现代化为研究对象,以武汉市及其城市形成发展所依托的主要区域为研究空间,刊发以武汉的历史、语言、文学、社会、经济、地理、城市建设与管理等为研究内容的文章,学术性、综合性并重。2022年第2期的选题计划为:组织刊发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戏曲等为选题的武汉文化研究的文章,以古籍文献、宋元明时期武汉
《丰城县志》(清同治版),主修王家杰,总篡周文凤,清同治十年编,共16卷。本次出版《(同治)丰城县志》是对其的点校本。旧志为文言文,内容丰富,语言晦涩,对于一般读者来说,这些保留日志原貌的影印本优点便成了缺点。此外,因以前雕版技术等客观因素造成日志字体缺谬,语句脱落出现讹文的现象,容易误导读者。还有因避讳改字等人为因素
本书由上海华夏文化创意研究中心负责编撰,南京东路街道、黄埔区档案馆以及黄浦区文保所等单位提供史料,以口述史的方式吸引社会各方历史亲历者和有深入采访经验的人士积极参与采写。全书共分五个章节,分别为“商业集萃”“人文拾锦”“往昔漫忆”“街区走读”“旧事杂谭”。有相当的史料和出版价值。南京路上大店、名店林立,百业兴盛繁荣,中
广元古称利州,地处川陕甘结合部,素有“川北门户、蜀道咽喉”美誉,千里嘉陵江、千年古蜀道在此相拥相融,是中国蜀道文化的集中展现地、三国历史文化的核心走廊、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武则天的出生地。全书立足广元丰厚历史人文和自然资源,从历史记忆、地名寻踪、名人轶事、蜀道传奇、灿烂非遗、文物古迹、多彩民俗、灵秀风光、红色热土等九个
本志书为李村镇第一部志书,内容上限追溯到事物的发端,下限止于2019年年底。采用章、节、目体裁,前设概述、大事记,中为主体,后置附录。述、记、志、传、图、表、录并用,以志为主,图、表穿插其中。本书重点记述李村镇有史以来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与变化。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
本书是一部典型村志,从地理、村落、村民、经济、文教、民俗、人物等方面分门别类呈现韩指挥营村全貌,并着重纪录了南开大学帮扶该村发展的非凡历程。作者领科研团队通过田野调查、驻村调研、实地采访,积累了丰富的资料,记述下近20万字的工作笔记和大量图片资料,形成了《韩指挥营志略》系统且全面地保存并还原了该村整体历史文化风貌,为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