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人文厚重,历代名人辈出。历史上的陕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一个重要发祥地,是历代中原王朝的一个边防重地,是华夏各民族文化的一个交融之地,是多次农民革命的一个重要策源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圣地。这是一块历史厚重的土地,传统凝重的土地,英雄辈出的土地,红色革命的土地。中共延安时期,美国著名记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杭州西湖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本书为岳飞的传记小说作品,开头从文武双全、壮志难酬的岳飞走出小山村开始,描写了岳飞
姚熹院士是我国高性能铁电材料研究的开拓者和领军人物。他创立的“微畴-宏畴转变”理论,引领了国际电介质材料研究的热潮和发展。他推动了铁电领域的关键技术创新,研发了一系列新的电子功能材料,解决了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在功能材料领域的诸多“卡脖子”难题,促进了我国电子陶瓷技术的更新换代。姚熹院士创建了亚洲铁电学会和亚洲电子陶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为基础,介绍了陈桂林先生学术成长之路,详细展现了他带领研制团队经过三十多年的艰苦奋斗,为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研制主体仪器——多通道扫描辐射计。本书通过照片和手稿等,还原了诸多科研工作、生活场景,反映了陈桂林先生自立自强、潜心治、无私奉献的科学家精神,以及协同共进、淡泊明志、耕耘不辍的人格魅力。本书适合大众阅
本刊为《近代中国研究集刊》的第12辑,主题为近代中国的人物形象与记忆塑造。随着新史料不断得到发掘,以及稀见史料的逐步整理、集结与出版,中国近代史中的人物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新史料的涌现,让过去长期未能得到关注的人物或群体进入学者的视野,或是为人们熟悉的人物补充上鲜为人知的侧面,修正了既往研究所造成的刻板印象。尤其是通过
《岁月待人归》是徐悲鸿先生weiYI自述成长传记作品。徐悲鸿以赤子之心,自述生活及艺术成长,充分展现徐悲鸿的人生经历,从乡村到上海,从北京到欧洲,一个穷苦青年何以成为一代艺术巨匠?在战火纷争中颠沛流离,徐悲鸿绘就了怎样的人生?从徐悲鸿的经历与游记、谈艺、友人交往书信中感知大师的赤子之心,大师的普通生活,为生活而艺术的人
历史的遗憾正版 姜半夏著一本书读懂中国史记不可不知的中国历史历史不忍细看青少年高中生课外阅读历史书籍
前方请注意!你将被这本绚烂的唐宋画卷吸引,一章章的轻传记故事将唐宋文豪的诗词与人生统统串联起来。 本书以诙谐的语言深扒了唐宋16位文豪的别样人生,或通透,或倔强,或乖张,或叛逆……这里你将看到诗词背后的那个不一样的他或她。
徐蔚南(1900—1992),江苏盛泽人,曾任上海复旦实验中学教员、上海世界书局编辑。著有《春之花》《都市的男女》《奔波》《乍浦游简》《艺术哲学》等。译有《莫泊桑小说集》《屠格涅夫散文诗》《印度童话集》等。除了留下的大量的印行作品以外,徐蔚南的个人生平、家庭背景资料及他人的研究评论却极少见到。上海市档案馆所藏当年文化局
70多年以来,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始终与祖国的发展同频共振,在新中国的朝阳中诞生,在共和国的旗帜下成长,在改革开放中腾飞,在新时代迈向一流,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人才。70多年来,一代代材料学子薪火相传,发扬“勤奋求是、团结创新、笃行有为、材料强国”的学院精神,为国家工业发展、材料领域建设作出卓越贡献。前行不忘来时